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5章 福建速度,福建模式席卷大明((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45章  福建速度,福建模式席卷大明(始)

    洪武十一年末,朱棣带着一大群人乘坐海船前往鸡笼屿过年。

    彼时的鸡笼屿,刚经过一场大火焚烧,俞靖知道朱棣要带着众人来鸡笼屿过年,驱使俘虏尽力恢复。

    所能恢复的也有限。

    虽然这个年,居住环境简陋。

    但所有人都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年节。

    除夕当天夜里。

    温暖的海湾内,大人们聊着天,一群孩子在海岸边,点燃篝火,撒欢的玩。

    捡贝壳,从软软的海沙中,挖掘藏在里面的小螃蟹……

    玩的不亦乐乎。

    雍鸣、祈婳也能蹒跚学步走了。

    跟着雄英、东旭一群大孩子,摇摇晃晃在松软的海滩蹒跚学步,稍不注意,两个小家伙就把冲到岸边的小鱼塞到嘴里。

    还特别有孝心,一只小手握一条小鱼,颠颠撞撞来到朱棣、徐妙云身边,举着小手,含糊不清说:“阿爹、娘亲,好次的……好次的……”

    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

    ……

    一直到元宵节当天。

    一群人把带上岛的烟花爆竹全都燃放,看着绚烂烟火,倒映在整个海湾。

    光影泯灭间,望着远处深邃广邈的大海,鸡笼屿内才归于平静。

    木质结构小屋内。

    粗糙简单。

    也没有什么像样家具。

    只有一张细圆木制成的简易床榻。

    小夫妻把两个小家伙哄睡着。

    站在婴儿床边,看着两小家伙即便睡着,都舍不得松开手中海螺。

    徐妙云不由莞尔一笑,微微仰头,含笑看着朱棣,“真想快点搬来这边,这段时间,两小家伙可玩痛快了。”

    离开大明也没什么不好的。

    外面的天地更加广阔。

    雍鸣、祈婳不做大明的郡王、郡主,在这里,每天看着大海长大,她很有自信,两小家伙的胸怀,一定能向他们的父亲一样宽阔。

    不在乎权力、财富。

    她和四郎,一直存不住什么钱。

    土桥村那份分红,离开时,就留在了村里。

    来福建后,一大家子人,全靠四郎的俸禄和以前的一些积蓄。

    略微不够,还得从上次俞靖缴获的二十万两钱货中支取一点。

    县府的家里面,也没请什么仆从。

    只是偶尔雇佣短工做点他们做不了的事情。

    大部分事务,都是她、明霞、明月和孩子们自己就干了。

    吃的也不追求什么精致,确保一家人吃饱吃好就成。

    ……

    日子也过的很开心啊。

    反正,这种生活,即便是以前未嫁时,她都没有过的。

    孩子们平日里吃普通食物,也不挑食。

    每隔几天,吃顿好的,会高兴,会感到幸福。

    孩子们身体健康、性格开朗,懂得珍惜,就连雄英、膺绪、增寿也没有什么不适应。

    雍鸣和祈婳,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肯定比从小养尊处优,一堆人伺候着好。

    “最多两年。”朱棣含笑侧头,“建安的情况,年前全都跑了一遍,我都了然于胸,今年,建安乡土村社就会全面推开……”

    徐妙云眸中含笑认真听着。

    这些情况她当然知道了。

    年前,四郎跑遍整个建安所有农村。

    自耕农,半自耕、半佃租农,全佃户,分别有多少户,都统计清楚了。

    整个建安,竟然有一千零五户完全失去土地的纯佃户。

    涉及人口大约五千余。

    这部分人,按四郎规划,今年都要迁徙东番。

    鸡笼屿这边虽然多坡地山地,少平原。

    但鸡笼河谷两侧的平地也不少。

    迁徙来的百姓,会沿鸡笼河谷两侧的平原,一直向上游开垦安置。

    ……

    除了建安。

    在他们年前离开建安出海,经过福州时,福州布政使叶茂亲自许诺,要在整个福建推动乡土村社。

    那些被抓住把柄的福建地方豪强,也纷纷派人通过蒋家,向四郎释放信号。

    愿意效仿蒋家在老家搞乡土村社。

    豪强做出这种表态,整个福建的士绅不用多想。

    即便再不愿意,也会捏着鼻子跟进。

    毕竟从四郎、辉祖,再到布政使衙门、地方豪强,都表示要办这件事。

    整个福建大环境,都要搞乡土村社。

    士绅之家最会审时度势,顺应时势。

    这种情况下,四郎反而担心太急太快,步子迈的太大,和叶茂商议决定成立一支乡土村社纠偏指导组。

    所有要搞乡土村社的村庄,都要向布政使衙门进行报备。

    布政使衙门要不断派出人去督察、指导、纠偏。

    四郎就担心这群人,为了讨好他,弄虚作假,蛮干硬干。

    为此,十分谨慎的限定了全福建,今年搞乡土村社的名额。

    今年除了建安、闽县两地外。

    福建其他地方,只有三百个名额。

    观察士绅今年搞乡土村社成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往后逐年增加审批名额。

    叶茂经历闽县大捷后,也不知父皇给叶茂的回执批示写了什么,总之,对四郎的提议,不说言听计从吧。

    至少是全力支持。

    有叶茂支持,未来整个福建形势一片大好。

    乡土村社逐步建成。

    四郎利用独家掌握的海贸权,也可以迫使福建一些地方豪强接受,雇工身股制商业模式。

    毕竟,现在海盗可不敢来福建了。

    福建地方豪强想进行海贸,只能和四郎合作。

    给四郎三四年时间。

    福建富裕不说超过江浙地区。

    但富裕程度,至少可以位列朝廷所有行省,较为靠前的位置。

    “今年一年内,把建安乡土村社框架搭建起来,明年,明年重心就会适当往鸡笼屿这边偏移……”

    发展建安乡土村社。

    他不可能像土桥村那样,精细化引导。

    给每个村搭建一个最基础模板,解决百姓温饱,往后的发展,就要靠海贸形成的商业进行宏观引导。

    比如,海贸货品贩运,需要大量竹筐之类装运器具。

    就引导一些盛产竹子的村庄,从事竹编。

    一些有着传统种植桑树,家庭养蚕的村庄,就联合商贾、士绅,逐步引导发展缫丝、纺织。

    ……

    总之,福建的乡土村社向高级发展。

    他想尝试,用经济行为,以宏观方式撬动。

    他第一次这么干。

    说实话,有些激动。

    同时还有些紧张。

    不过,一个行省,应该还能应付吧?

    明年,大量福建纯佃户迁徙东番,他麾下人口增加,也要开始建设自己的私兵了。

    其实,已经开始了。

    老头子的闽县海防,已经被他悄咪咪扒拉到自己碗里了。

    ……

    一夜好梦。

    翌日。

    鸡笼屿内。

    一行人动身启程。

    临时搭建的简易码头,其他人都登船了。

    俞靖,以及元宵节来看望朱棣的叶文举,陪同朱棣站在码头。

    朱棣视线从船上,转移到俞靖身上,“这一年,你比较忙,除了负责训练海军将士,还要经常派船去闽县接应迁徙的百姓,另外,蒋进忠抵达鸡笼屿前,你还要指挥俘虏,尽快沿鸡笼河谷两岸,整理出几个安置点,开荒这种事你不用管,但在第一批百姓迁徙来前,伱必须建好遮风挡雨的房舍……”

    他要求不高。

    只要能遮风挡雨就成。

    鸡笼河谷两岸的土地肥沃。

    百姓来了,也就头一年日子过的紧张。

    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

    “另外,你和沈至交流沟通一下,看能不能招募一批铁匠、造船工之类,在鸡笼屿选一块地方,将来就是海军造船厂……”

    俞靖本来还满脸愁容。

    毕竟,他就是个领兵将领,让他去搞移民安置点。

    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而且,他完全没兴趣啊!

    可造船厂不同!

    这可关乎他大海军梦想。

    随即拍胸脯保证,“殿下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沈至对此事,肯定也很积极。

    造船厂同样关乎他大海贸梦。

    而且,朝廷禁海后,沿海福建、江浙地区很多原本以造船为生的匠人失去生计。

    并不难找。

    只是背井离乡,恐怕有点难搞。

    不过没关系。

    他和沈至‘狼狈为奸’,背着王爷威逼利诱那些匠人,再不成,直接绑架!

    哼!
第345章 福建速度,福建模式席卷大明((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