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2章 刘伯温:某些人可能会后悔眼红(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棣、徐妙云一群人站在门口含笑等着。

    <div  class="contentadv">        “明霞姐来了!”

    马车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一群皮孩子们率先活跃,大喊一声,跑着迎上去。

    围着马车,撩起帘子,笑着喊叫……

    “恭喜明霞姐姐。”

    “明霞姐我们要吃喜糖。”

    ……

    噗!

    红盖头下,明霞破涕为笑。

    这些小东西,太淘了。

    送明霞出宫的宫女,忙拿出饴糖给小家伙们分发,这可是皇后娘娘专门给这群小家伙准备的。

    这群土桥村孩子,真是撞大运了。

    竟然能有这样一份机缘。

    能被皇后娘娘记在心中。

    张武和明霞成婚很低调。

    京营内的兄弟,也只来了周浪、谭渊。

    大伙儿决定,等到了福建后,让张武和明霞请大伙儿热闹一回。

    其余人,就是朱棣一家四口,土桥村孩子,以及徐辉祖小夫妻两。

    众人热闹到深夜。

    闹洞房后。

    谭渊、周浪留下来。

    朱棣带着孩子们,往徐府赶去。

    安顿好孩子们。

    朱棣、徐妙云、徐辉祖、李渔四人就去徐达书房。

    ……

    徐达看着四个孩子,乐的嘴都合不拢。

    虽然四个孩子,马上就要走了。

    但他高兴啊!

    四个孩子都争气!都干正事!

    唯一有一件事遗憾。

    大哥朱皇帝不地道。

    四郎这个儿子,是他自己逐出族谱不要的。

    现在又厚着脸皮想要回来,说实话,要是大哥朱皇帝彻底不要了,他更高兴。

    一个女婿半个儿。

    大哥朱皇帝若是不要。

    那就是一个儿!

    他都愿意把魏国公爵位,传给四郎。

    当然,估计四郎也不稀罕,就四郎的能力,凭功封公,轻而易举。

    其实,上次转战草原凯旋。

    至少都能封个伯爵了。

    带回传国玉玺。

    迫使高丽称臣纳贡。

    俘虏北元王妃!

    气死北元老可汗。

    战果加起来,很了不起了!

    说到底,大哥朱皇帝就是担心,轻易给四郎封爵,外人会说闲话。

    如果以皇子身份封王爵倒也没什么。

    可四郎现在不能以皇子身份封爵。

    ……

    不过也没什么。

    等北征北元,四郎的功劳足够封爵了。

    就是不知,到时能封个什么爵位。

    “父亲,你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徐辉祖实在受不了了,小声提醒。

    朱棣三人低头忍笑。

    徐达脸瞬间变黑,果然,生儿子,都是讨债鬼!

    收拾郁闷心情,说道:“后天,你们就要走了,辉祖我虽然不放心,但好在去闽县,离四郎和妙云不远,去了地方,不要什么都不知道,就急着想要做出成绩,多看看再说,地方上的豪强都不是吃素的,小心人家给你挖个坑,把你埋了你都不知道……”

    徐辉祖双手放于膝盖,认真听着。

    这番话,父亲主要是讲给他听。

    至于姐夫?

    地方豪强坑姐夫?

    不被姐夫把他们活埋了,他们就得烧高香!

    “辉祖,陛下派你去闽县,除了让你搞乡土村社,更希望你这个闽县县令,全心全意和你姐夫配合,东番往后就是你姐夫、阿姐、小雍鸣、小祈婳的家,你去了后……”

    ……

    徐辉祖一直认真听着,等徐达话落,起身,“爹,你放心吧,事关姐夫和阿姐将来,我肯定不会懈怠!”

    “嗯,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把徐辉祖夫妇支走后。

    徐达看向朱棣、徐妙云,“陛下这回,这么安排的用意,你们都明白吧?”

    大哥朱皇帝这回,真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味道。

    但一片父爱,他也为两个孩子高兴。

    这恰恰证明,大哥朱皇帝爱护两个孩子,重视两个孩子。

    担心两个孩子走了,就飞了。

    朱棣笑着点头。

    徐达分析道:“倭寇的成分其实很复杂,张士诚、方世珍被剿灭后,他们的水军残兵败将,就逃窜到海上,然后和倭国的倭寇结合……”

    这一夜。

    徐达给朱棣讲解了很多明初倭寇势力。

    这都是徐达,这段时间利用关系,去大都督府,寻找各种以往军报,汇集起来的消息。

    ……

    第二天。

    “燕王是明天出发吗?”

    “俺听说是明天!”

    “听说太孙也会跟着去福建!”

    “俺还没见过燕王长啥样子,俺明天要去看看……”

    朱棣即将离开,赴任建安县令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金陵百姓纷纷议论。

    在这种热闹议论中,朱棣、徐妙云低调入宫陪朱元璋、马秀英吃了一顿饭。

    期间,朱元璋交给朱棣一个袋子。

    原来,也是关于福建沿海倭寇的各种消息。

    朱棣哭笑不得。

    当时下意识说了句:泰山已经告诉我了。

    这话一出,朱元璋顿时满腹酸溜溜。

    晚上。

    来到坤宁宫准备休息,坐在榻边,还记得此事,“天德是不是表现的太过分了,老四是咱儿子,他这么上心想干嘛?看咱儿子优秀,他还想抢过去?要不要脸了?”

    马秀英极力忍笑,走到榻边,推了推朱元璋,“你能怨谁,这是你给天德机会,要不是洪武九年,天德还没这个机会呢!”

    朱元璋瞬间自闭……

    洪武九年,就做错了一次,代价就这么大?

    自己的儿子。

    每次回金陵,都住天德府里。

    这也就算了。

    最主要,他感觉,混账老四对天德,比对他亲!

    ……

    胡府。

    胡惟庸半边身子僵直,靠躺在床头,右手捧着一杯热茶,“恩师,这回太孙要跟随朱四郎去福建,朝中就没有人反对,宋濂这个老学究,也没反对?”

    李善长放下茶杯,“宋濂不糊涂,朱四郎和太孙培养好感情,这对太子十分有利,至于其他人,本身就害怕朱皇帝,现在朱皇帝、朱四郎这对父子联手,大家更怕……”

    这对父子联手做了两件事。

    督查百官。

    确定乡土村社,作为朝廷百年大政。

    第一件事,朱四郎从大伙儿身上,狠狠割了一块肉。

    涂节等十几名官员落了个抄家问斩结果。

    第二件事,胡惟庸差点被朱四郎扣一顶‘左右皇权,图谋不轨’的帽子。

    当然,胡惟庸也却是有这个心思。

    但被朱四郎识破了。

    惊慌愤怒之下,落得现在这幅鬼样子!

    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作对者,下场如此凄惨。

    短时间内,没人敢针对朱四郎了。

    哼!

    胡惟庸微哼一声,唇角浮现阴冷笑意,“我看此举,未必有利于朱四郎和太子的兄弟感情!”

    李善长不由诧异错愕,耐心听胡惟庸下文。

    “听说,我中风那日早朝结束后,太子曾和朱四郎单独谈话,不出意外,朱四郎当日那种霸道作风,太子一定不喜欢……”

    揣度人心,他最擅长。

    当初就是因为善于揣度朱皇帝心思。

    所以他才能后来居上,迅速脱颖而出。

    “而我们当初阻止太孙跟随朱四郎,不也是担心,太孙成为另一个翻版朱四郎吗?”

    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太着急了。

    “若太孙真变成另一个翻版朱四郎,将来能不能从太子爷手中,继承皇位,都未可知!”

    “太子爷的性格,绝不喜欢,自己的继承人,变成朱四郎那等,做事霸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所以,大家因为害怕朱四郎不敢阻拦,这事,误打误撞做对了!”

    ……

    他要好好养病,好好活着,等将来!

    现在,他更加确定,太子和朱四郎的兄弟情谊,极大可能,终究会破裂!

    朱皇帝、朱四郎加给他的耻辱。

    他都要加倍奉还!

    朱皇帝要体验骨肉相残之痛!

    朱四郎要被踩入尘埃!

    ……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狰狞脸色,不由有些心悸,胡惟庸疯了!

    ……

    翌日。

    朱棣一行人,启程日!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