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墨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28 问此行 是耶非 下(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今只剩最后一个问题。”陆翊望向袁绍道,“此次作战,陆某希望以将军的旗号行事,以壮军威!”

    他这番话背后另有缘故,但袁绍听了却十分舒坦,多年以来,首次对陆翊这个墨家传人生出些许好感。

    “子羽但用无妨!”袁绍颌首道。

    ------------

    河东平阳,南匈奴军驻地外。

    于夫罗、呼厨泉两人策马扬鞭,来到汾水西岸停下,遥望东南方向。

    呼厨泉首先道,“河内战事将起,却不知谁能胜出?”

    “白波军与牛辅军作战数月,损失不小。”于夫罗并不正面作答,转而道,“郭太率部投效关东盟军,本该将祸水东引,如今却驻留河阳,殊为不智!”

    河阳濒临大河,距离孟津港不远,白波军驻扎在该地,对雒阳造成直接威胁,必然成为牛辅军的首要攻击目标。

    “郭太与那袁绍之间,或许另有甚么约定?”呼厨泉猜测道。

    “所谓约定,必须实力保障。”于夫罗神色不屑,冷然道,“倘若兵力大损,也就丧失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此前南匈奴内乱,汉廷束手旁观,对于夫罗的打击显然不小。

    他与其父羌渠单于选择支持汉廷,不惜多次发兵相助,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不仅心生怨恨,心态也难免有所改变。

    呼厨泉忧虑道,“倘若董氏、袁氏分出胜负之后,我等再行投靠胜出一方,只怕难得重用,复国之事仍然渺茫。”

    “不得重用,总是好过实力大损,彻底沦为他人附庸。”于夫罗道,“有此想法的,恐怕不止为兄。”

    “呃~?”呼厨泉面露疑惑。

    于夫罗嘿然笑道,“并州张杨,既不依附董卓,也不投效袁绍,如今带兵驻扎在上党一带,只怕也在待价而沽。”

    呼厨泉眼神一亮,“既然如此,兄长何不与张杨联合,互为臂助?”

    他阅历虽浅,头脑却十分灵活。

    “为兄早有此意。”于夫罗笑道,“数日前,已经派人前去上党。”

    ------------

    上党郡,高都县。

    高都历史悠久,临近河东、河内两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之誉。

    攻打壶关、占据上党的计略受阻之后,张杨就率领麾下数千人马,南下驻扎在高都一带,以观天下之变。

    高都,距离河阳不过二百来里,与泌水、野王相距更近,三地的动态自然很快传到他的耳中。

    此时,张杨策马游弋在城外军营,视察士卒操练,身后两名军侯相随,分别是河内郝萌,彭城杨丑。

    “大人,中郎将牛辅率大军东来,我等何不趁机南下投靠。朝中有吕将军等人照拂,定能谋得一个大好前程!”说话之人,正是郝萌。

    不待张杨回答,杨丑道,“关东人力、物力十倍于董卓,依杨某之见,大人正该接受车骑将军袁绍的招揽。”

    这两人各执一词,并非临时起意,实际上与其出身之地有关。

    张杨虽然是云中人,态度上却倾向于关东群雄,原因正如杨丑所言。但他又不愿与吕布、张辽等昔日同僚为敌,因此迟迟不曾答复袁绍。

    他正在纠结,营门有人来报,“南匈奴于夫罗,遣使者前来求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