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话事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9章 最大的善意(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林泰来差点被陈学士这句话噎死,没想到这位平常看起来毫无特点的掌院学士也有偶露锋芒的时候。

    “就算我的名声不重要,那我又为什么要帮你?”林泰来问道。

    陈学士很肯定的说:“这不是你帮我,而是互相帮助。

    你帮我调到刑部或者工部,我帮你解决孙继皋这个难题。”

    林泰来不屑的回应说:“孙继皋于我而言,算什么难题?”

    陈学士语重心长的说:“如果你把孙继皋罢黜,就等于是被别人利用了。那就显得你很蠢,你心里也不爽吧?

    可是如果留着孙继皋在翰林院,继续担当庶吉士教习,你看着更不爽。

    所以我有个办法,调孙继皋为国子监祭酒,就能两全其美。”

    国子监祭酒和词臣体系是有紧密关联的,往往会作为词臣的迁转官职。

    对于中低层翰林来说,去当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升职,但对孙继皋来说却等于“流放”。

    而且国子监距离翰林院距离比较远,相当于在物理意义上把孙继皋赶出翰林院了。

    但国子监品级又不算低,对于那些与孙继皋竞争升三品、想拿林泰来当枪使的翰林们来说,孙继皋的威胁仍然存在。

    最终不至于让林泰来像是个冤大头似的,卖苦力帮别人赶绝竞争对手。

    林泰来琢磨了一会儿后,发现陈学士这个提议可能真是最稳妥的方案了。

    但他还是犹豫着说:“国子监里有数千监生,让孙继皋去国子监,若他煽动监生、再起事端又该如何是好?”

    反正网文小说里面都是这么写的,鼓动监生闹事乃是日常操作。

    陈学士诧异的看了眼林泰来,你这九元真仙的脑回路怎么如此与众不同?

    就国子监里那群老扑街,几千人加起来的份量也不如你一个九元真仙,你怕什么?

    后世人总把国子监当“最高学府”,但在中晚明,翰林看国子监监生就像是清北本硕博一条龙看普通院校的成人本科。

    不过看在寻求合作的份上,陈学士又很贴心的说:“那就让孙继皋去南京国子监,这你总不会再担心了吧?”

    “那就没问题了!”林泰来彻底没了疑虑。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赵志皋那样,从南京国子监冲出来飞黄腾达的。

    词臣是一个名义上直属于皇帝的独立体系,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院,内阁大学士等于是兼任词臣体系的总管角色。

    像翰林工作调动这样的事情,需要内阁和掌院学士的双重批准,并不是像普通官员一样经过吏部。

    最后陈学士说:“调孙继皋去南京国子监,我这里没问题,一定同意。

    你只需要搞定内阁就行,你不会搞不定内阁吧?”

    林泰来很有信心的说:“内阁那边好说!明天廷议对质,阁老应该会到场,我顺便把这事办了。”

    陈学士想了想后,还是含含糊糊的提醒说:“要注意舆情影响,词臣还是要讲究些体面。”

    于是孙继皋的命运,大致就这样定了下来,具体还要看林泰来能不能搞定内阁,以及舆论。

    而后林泰来就在状元厅里坐着了,别处哪也没去。

    明天就要一大帮人对质了,不能给别人窥测自己的机会!

    这种廷议属于自愿性质的,除了对质的当事人以及阁部院九卿,大臣们可参加可不参加。

    但是到了第二天时,午门外东朝房里不说是人山人海,也称得上人头攒动了。

    吏部的王天官驾到时,差点挤不进去,站在门口看着朝房里的情况,直皱眉头。

    稍后王天官做主说:“都出来!今日廷议在朝房外面!”

    一般廷议都是由外朝第一人吏部尚书来主持的,王天官当然有资格进行安排。

    反正当年的日常早朝都是露天进行,今天大臣露天开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总比把东朝房挤爆了要好,万一出点安全事故,那就成笑话了。

    林泰来走过端门,看到东朝房外面满坑满谷的人,顿时感觉自己亏了。

    如果收门票,一场怎么也能赚个四位数的银子。

    这帮大臣当年要上早朝时,一个个都不乐意,这时候倒挺积极!

    现场人多,但基本官场素质还是有的,站位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规律,和朝会班位也差不多了。

    林泰来扫了一眼,就踱步来到王天官身边,站着不动了。

    看到主角林泰来出现,主持廷议的王天官开口道:“皇上有旨,命林泰来与人当廷对质,被林泰来弹劾的人,自行出来辩驳吧。”

    这时候,从翰林院掌院陈学士的身后,有个人站了出来。

    并对王天官说:“虽然我没有被林泰来弹劾,但我近日被林府爪牙挡于翰林院外,不能正常入内。

    今日要当面询问林泰来,私设关卡阻拦翰林,这究竟是何道理?”

    听到这里,即便是不认识的也知道了,这个翰林就是万历二年的状元孙继皋了,一位敢在状元厅与林泰来抢位置的超级猛人。

    不过另外有小道消息流传,说孙继皋是被人坑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占了林泰来的位置。

    小道消息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到底真相如何,谁也说不清。

    孙继皋又继续说:“另外今日还有第二个问题,去年年底,翰林院修成《累朝训录》,共计一千九百二十八卷。

    登记在册的修书人员中,林泰来一人就抄录了二百卷,这明显不合理!

    敢问林泰来,不在京师的情况下,怎么抄录的二百卷?”

    林泰来:“.”

    卧槽!去年自己在西北打生打死的刷功劳,居然把翰林院修书这份本职功绩忘了。

    那些代笔也太能写了吧,两年时间竟然闷头帮自己刷了二百卷业绩?

    这么说来,朝廷还欠自己一次升级?

    还有,不就是一个人经常不在京师的人,抄录了十分之一、大概一百几十万字而已,怎么就不合理了?

    林泰来还没怎么样,首辅申时行和翰林掌院陈于陛的脸先黑了。

    这俩人一个是《累朝训录》的总编,另一个是副总编兼执行主编。

    而且修成后还是申首辅负责进献的,出了任何差错,都是申首辅负总责。

    你孙继皋到底是想公开指责林泰来,还是想公开打首辅和掌院的脸?

    主持廷议的王天官试探着问道:“林九元你怎么说?”

    林泰来茫然的看向王天官,“这跟今天当廷对质有关系吗?”

第609章 最大的善意(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