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霸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悍将奋勇(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此时,在当利水北岸的张英要比他还急。

    孙策大军来的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他根本来不及增援南岸的土堡。里面可没有青壮百姓,只有两百多名士卒,被上千敌军围住,不断消耗,必定会沦陷。这座土堡仓促建成,城防实在是太矮小简陋了。城墙只有一两丈,根本挡不住敌军弓箭。

    而一旦土堡被攻破,横江铁索必然不保,整个扬浦防线都将土崩瓦解,全军有倒悬之危。

    但张英此刻急到口舌生疮也毫无办法,因为孙策大军就守在江对岸,他冒然进军结局只有一个,被半渡而击之。

    两支旌旗招展的军队就在当利水两岸隔江对峙,双方将士叫嚣大骂,但心态却是截然不同。孙策将士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而张英所部则愤怒叫嚣,大骂不止。

    一名游骑斥候策马赶至张英面前,禀报道:“校尉,当利江上的三处浮桥,已经被孙策军队阻断两处,只有最远的悬桥还没被孙策军队占据,但距此地有十二里之远。”

    张英怒骂道:“距离此地有十二里那是孙策故意留下的。我们大军绕路十二里,孙策就敢从这里渡江,直驱我方大营。”

    一旁亲卫焦急问道:“那该如何是好?戍堡里只有戍卒一两百人,被上千敌军围困,陷落只是迟早之事。校尉您的长子宪还在其中。”

    张英也已经束手无策,孙策大军其疾如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进而至,已经彻底占据了天时、地利。

    此军争之胜也。是兵法上,所有将领都追求的境界。

    战争胜负从来不仅仅止于两军的正面搏杀,军队迅捷,执行果断,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比短兵相接更加重要。行军打仗,永远是行军在前!

    面对如此局势,张英只能大吼道:“唯今之计,只有死战向前,诸军争奋方能击破敌军。敌军猝至,受阻坚城,锐气已堕,又势单力薄。即刻浮桥紧渡,进兵破敌,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张英不是庸将,他部下奋勇向前,分两路进兵。

    但渡桥作战,守方实在是占据了太大优势。张飞率领二十多名骑兵首在当阳桥前,就吓得曹军精锐不敢追击。隋朝名将麦铁杖率精锐府兵渡桥作战尚且战死沙场,要靠后续源源不断的大军进攻才成功渡江。

    孙策所部将士守在江畔,如凌操所言,以逸待劳,杀伤敌军甚众。桥面上死尸狼藉,鲜血染红了整座浮桥,流入涛涛江水之中,不断有士卒坠落江面,当利水中,江面流血!

    张英亲自扶旗站在桥头激励将士,大吼道:“敌军箭矢有限,区区百余人,必挡不住我军千人!”

    本来因为敌军弓弩乱发而溃退下来的士卒,闻言也是勇气复振。扬浦寨守军虽然不如牛渚营人数众多,但亦有三千余众。

    这么庞大的部队规模,堵墙而进,也不是区区百余弓弩手可以阻挡的。

    张英战意果决,己方有戍堡钳制敌军,迫使其分兵对垒。大军规模五六倍于敌方,若此战不能胜,被敌军砍断了横江铁索,大军云集而至,那就更没有胜利希望了。

    所以哪怕伤亡惨重,他依旧激烈将士向前猛攻。

    而在江南岸,孙策乘马站在一处土坡上,看着激烈焦灼、血流成河的战事,跟附近将校感慨道:“这张英着实也算得一员悍将,麾下将士舍死忘生,骁勇奋战,若非我军迅捷,抢占地利,这一战胜之不易。”

    陈武主动请战,说道:“将军,弓弩手箭矢已尽。双方将士惨烈厮杀,焦灼难分。我请步行助战,摧锋折锐,击退敌军这一次攻势。”

    孙策眉头一抬,笑着看向陈武。这是真正强军应该有的样子。

    敢打敢战,上马寻机,下马步射,堵墙而进,一往无前。

    孙策一直认为中原五千年,盛唐的军队应该是最完美,最符合他心目中理想强军模样的。

    悍而无畏,战意果决,敢于刺刀见血,猛烈进攻。比如李世勣灭薛延陀之战,唐军精骑六千追杀数百里,遭遇薛延陀主力,敌军万矢俱发,唐马多死。于是李世勣命士卒皆下马,执长槊结阵冲之,遂大败敌军,斩首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

    有这种高昂士气,作战意志,和剽悍之气,敢于死战,就算放到全世界任何冷兵器时代,这都是最顶尖的存在。

    如今陈武有这种豪气,孙策自然是欣然支持:“可!下令右翼士卒后撤,你率部接替,给我击溃敌军!”

    陈武立即率领所部二十余名玄甲骑士向前,在右翼下马列阵。

    守桥作战,士兵们并没有死守在桥头,挡住敌军不让敌军突破,那简直是血肉消耗,发挥不出己方的地利优势来。
第三十八章悍将奋勇(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