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霸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招揽豪杰,召唤SSR(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之后,必然有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接下来自然是聚文士,立学校,兴教化。

    到这一步为止,没有任何问题,是这个时代每个能臣都会用的治理手段。

    这种事,孙策交给芮祉去做就已然完全足够。他一位故吴郡太守,又在军中教导士卒识字,对怎么兴办学校,推广教化,必然有完善主张。

    但孙策认为吕范建议的后半部分,就太理想化了。

    文教俨然的标准是什么?

    是江东兴办大量学校?百姓皆饱读诗书?

    于是中原文士就认为江东是一片文明高地,欣然前来求学?

    如果世间事,真这般公允,那还就简单了。

    事实上就算是孙策在江东建设五千所学校,亦完全改变不了中原人的偏见。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要的不是事情真相,而是一个可以彰显自己,踩扁他人的立场而已。

    事实,重要吗?

    事实重要,就不会有那么多清流了。

    世人皆醉我独醒,可是文人间常态。

    所以,江东要成为天下人眼中的文明之地,孙策觉得只靠吕范这么扎扎实实的去干,恐怕是事倍功半。

    而更快捷实现吕范所言的理想状态,反而不能那么务实,要用些务虚的手段。

    这些人不是好声名吗?那江东只要有名声更大的人吹捧就足够了。

    当文坛泰斗,天下文豪,当世大家都对着江东盛赞,这些人阿谀附会也能把江东夸出花来,甚至以到江东为荣。

    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而能负责此事,让那些人闭上嘴,有气憋死在心里的德高望重人选,孙策还真有一个,还是自己的故交。

    于是孙策在下令芮祉去屯卒中间兴办学校后,立即拿出了纸笔,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写信摇人!该召唤自己的下一位故交好友了。召唤ssr!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