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冲锋陷阵……
    什么和士兵打成一片……
    现在已经不需要。
    他只需要最大可能得利用手里的资源,给国军部队创造有利条件即可。
    比如说现在,配备重炮,提供空中掩护……
    往后看。
    一艘小火轮靠岸了。
    它负责运输两门75毫米意大利炮。
    “快!”
    “快!”
    国军炮兵将山炮卸下来。
    他们都是173师的炮兵。
    因为是小火轮,所以,往来黄河两岸,又快又稳。
    除了运输步兵,主要就是运输山炮。还有81毫米迫击炮。173师装备的数量也很多。
    继续往前走。
    没有发现日寇。
    日寇没有反击。
    有点奇怪……
    日寇居然没有反击?
    一直前进到永济附近,才有枪炮声传来。
    周元的指挥部,就设置在距离前线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在日寇的山炮射程之内。
    胡宗南麾下的特务营,正在和日寇交火。
    173师的先头部队,也在和日寇交火。双方打的非常激烈。
    日寇的火力还是很强大的。山炮、步兵炮、迫击炮,都打得很凶。周围爆炸不断。
    国军方面,吃亏在重武器还没输送上来。无法压制日寇炮火。
    张庸进入周元的指挥部。就在河床后面。
    冬季河床干枯。两侧都是很高的斜坡。正好用来掩护。
    “专员。”
    “情况如何?”
    “日寇负隅顽抗,固守待援。”
    “慢慢打!”
    “是。”
    张庸不着急。
    需要让部队熟悉熟悉情况。
    稳扎稳打。
    他现在要做的,是联系上第四集团军。
    已经派人去联系了。但是第四集团军还没有人到来。
    可能是因为渡河登陆太顺利,推进速度太快,中条山方面,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确实如此。
    一直到傍晚,才有人到来。
    自称是第四集团军第38军副军长段象武,代表38军到来。
    “请。”
    张庸点点头。
    这个38军,是陕军缩编而成的。
    在第四集团军编成里面,还有一个96军,也是陕军为主。
    此外,还有一个47军。军长李家钰。是川军。
    话说,川军真是无所不在。只要是有国军的地方,几乎都有川军。就连中条山也有川军。
    “专员。”
    一个魁梧的军官进来。
    神情很憔悴。浑身都是泥土。感觉营养不良。
    “段副军长。”
    张庸举手还礼。
    依稀间感觉对方有些熟悉。
    后来才想起,曾经才西安城见过对方。
    当时自己是去陕军接收骑兵旅的。和对方打过招呼。
    只是当时没有打招呼,后来也没有遇到。
    “段副军长,好像我们见过面?”
    “是的。两年半以前。”
    “是啊!马上三年了。”
    张庸略微感慨。
    西北事变过去,快三年了。
    华夏的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变的当事人,都被软禁了。部队也是被分拆的七零八落。
    日寇又占领了华夏的半壁河山。
    如果不是穿越者,此时此刻,真的会很绝望。
    估计没有多少人相信,华夏最终能取得胜利。
    哪怕是伟人,也是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这个持久,可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
    就好像是蒙元南下,中原生灵涂炭,直到朱元璋开局一个破碗那种。
    可能沉沦一百年、两百年……
    甚至三百年……
    西南联大有历史学教授正在编写史书,书稿送往国外保存,只希望后世还有人记得这段历史……
    “坐。”
    “是。”
    “你们38军的情况如何?”
    “报告专员,赵南山军长已经下令部队向运城方向集中。”
    “第96军和47军呢?”
    “他们也在向运城集中。但是47军距离较远,估计还需要几天的时间。”
    “你们大概能集中多少兵力?”
    “报告专员,38军能集中一万五千人,96军能集中一万三千人,47军能集中一万四千人左右。”
    “好,我知道了。”
    张庸默默计算一下。还行。有四万人。
    他对第四集团军的兵力估计,向来都不高。最低心理准备是三万人。
    兵贵精不贵多。
    有四万人的话,足够了。
    何况,还有胡宗南的部队。那家伙挺积极的。
    此外,还有26集团军……
    虽然是空架子。但是可以逐步充实的。光是一个173师就有一万七千人了。
    还有中条山各地的游击纵队、保安团,都是陕军裁撤下来的。也有两万人。
    于是架构指挥部。
    命令瞿怀安作为前线参谋长。
    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要在洛阳后方运筹帷幄。
    “段象武!”
    “到!”
    “这是我给第四集团军麾下三个军的弹药补充。”
    “是。”
    段象武接过来。
    扫了一眼。眼睛顿时睁得滚圆。
    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多看几眼。发现没有看错。但还是不信。
    悄悄的揉眼睛。反复观看。确信没看错。
    “专员,您这是……”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我的签名和日期。随时兑现。”
    “那么多……”
    “只要部队到达前线,武器弹药管够!”
    “太好了!”
    段象武憔悴的神情顿时抖擞起来。
    老天爷啊!
    那么多的武器弹药啊!
    从军二十年,他还从来都没有见过。
    专员大人就是大手笔。
    而且是白纸黑字。立字为据。不是空口白牙。
    “来人!”
    “到!”
    “命令第四集团军所属部队,向临汾方向集中。”
    “是!”
    参谋去传令。
    段象武听到了,欲言又止。
    张庸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于是说道:“临汾才是焦点。”
    顿了顿,又缓缓说道:“拿下临汾,运城就是死地。日寇争夺的重点,也是临汾。”
    “卑职明白。”段象武回答。
    “还有,你好歹也是副军长,为什么这么瘦?”
    “报告专员,我们中条山的后勤补充太差,官兵都吃不饱,着实惭愧……”
    “你们的后勤补给是有谁负责?”
    “一战区负责一半。二战区负责一半。”
    “没有补充到位?”
    “二战区的补充从来都没有。”
    “知道了。”
    张庸点点头。
    确实,要整人,真的有几万种办法。
    一战区负责50%,二战区负责50%。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二战区阎老西,怎么可能补充到位?你告状也没用。
    光头和阎老西互相踢皮球,受苦的只有中条山守军。
    只能得到一半的补给。
    但是话说回来,国军的先天不足,暴露无遗。
    国军不懂种田。不懂自力更生。
    但凡有八路军30%本事,都能够在中条山搞生产,自给自足。
    可惜没有。
    都是等靠要。上面不给,自己就挨饿。
    堂堂副军长都要挨饿。下面的士兵,恐怕已经到三天饿九顿的地步了。
    还怎么打仗?
    走路都困难。
    难怪部队集结那么迟缓。
    唉……
    够呛……
    “轰……”
    “轰……”
    前面传来炮声。
    是刚刚到达前线的75毫米意大利炮在射击。
    但是射击效果好像很一般。
    日寇在永济驻扎有一个联队部。修建的工事很坚固。
    晋西南这块区域,山地很多,石头很多。生石灰也很多。所以,修建工事可以就地取材。
    “轰……”
    “轰……”
    意大利炮持续射击。但是战线始终没动。
    雷达地图显示的红点数量,也没怎么减少。说明日寇受到的伤害是很轻微的。
    “玛德……”
    张庸来到最前线。
    发现日寇修建了很多暗堡。
    确实是乌龟壳啊!
    很坚固。
    除非是意大利炮直射,否则,很难摧毁。
    107火箭弹也没用。它的攻坚能力也很弱。
    但是没关系。
    我张庸有的是攻坚武器。
    安排送货。
    送来六门德制88毫米高射炮。
    高射炮做什么?
    打工事。
    直瞄。
    “轰……”
    “轰……”
    一炮一个。
    一炮一个。
    日寇的暗堡挨个粉碎。
    无论你有多么坚固,在88炮的面前都是渣渣。
    乌龟壳?
    给我碎!
    “纳尼?”
    “不好……”
    日寇联队长大吃一惊。
    该死!
    国军居然有如此强力的火炮。
    足足一米厚的墙壁,都被对方一炮洞穿。威力简直是太可怕。
    “轰……”
    “轰……”
    很快,日寇外围工事丧失殆尽。
    残存的日寇只能死守城内,困兽犹斗。但是没用。
    六门155毫米榴弹炮上前。
    “轰……”
    “轰……”
    对着城内猛轰。
    一番狂轰滥炸过后,日寇联队长玉碎。
    在丧命之前,日寇联队长发出了诀别电。然后就被重炮炸成了飞灰。
    “八嘎……”
    七田一郎接报,脸色铁青。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大麻烦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