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谍颤抖着回答。
    显然,它是真的畏惧这把妖刀村正。
    张庸暗暗的撇撇嘴。
    扯淡。
    什么妖刀村正!
    遇到我们华夏的大砍刀只有死!
    也就是日寇小国小民的,但凡有点拿得出手的,就吹嘘的不行。
    所谓的战国时代,也就是几个村落干架。
    最多是大一点的村落。
    不过,日谍既然被威慑,也是好事。
    “说吧。”
    “我,我,我是水母安排进来的……”
    “水母在哪里?”
    “就在城郊……”
    “哦?”
    张庸眼神一闪。
    意外收获啊!这家伙居然知道水母在哪里!
    还以为就是一个代号,对方不可能知道呢!
    “城郊哪里?”
    “我知道是在城郊。但是不知道名字。你们用马车带上我。我蒙着眼睛。可以逐渐找到。”
    “你确定?”
    “确定。但是,你们也要多带人。那边有很多人。都有武器。还有机枪。”
    “好!”
    张庸当即安排。
    转头看着唐建洲和姚云启。
    “调一个营。”
    “是。”
    “全副武装!”
    “是。”
    姚云启急忙去安排。
    唐建洲也是跃跃欲试。却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你跟着我。”
    “是。”
    唐建洲急忙答应。
    命令部队解散。同时集合一个步兵营。
    “来人。”
    “到!”
    “给57军部发报。”
    “是。”
    “以我的名义发报给57军部。从现在开始,第112师由我张庸直接指挥。”
    “是。”
    通讯参谋转身去了。
    张庸简单收拾。准备带着队伍出发。
    水母。
    郊外。
    很多人。
    有机枪。
    听起来就刺激。
    说不定是日谍的大据点。
    在过去几个月,日谍可能投放了不少资源。
    都是我的!
    都是我的!
    “滴滴!”
    “滴滴!”
    随着哨子响,一个营集合完毕。
    张庸扫了一眼。没发现迫击炮。
    只有机枪和步枪。那不行。没有迫击炮,无法攻坚。
    “你们师没有迫击炮?”
    “有。”
    “几门?”
    “六门。”
    “带上。”
    “但是没有炮弹……”
    “没有?”
    “之前都被调走了……”
    “带上!”
    张庸摆摆手。
    炮弹什么的。我有。多的是。
    连迫击炮都没有,怎么打仗?
    想起后世的某个画面。PLA一个班,只有一把枪。其他全部都是筒子!
    现在筒子没有,迫击炮必须管够。
    “何英平!”
    “到!”
    “你也跟上!”
    “是。”
    张庸当然不会漏下骑兵连。
    在西北这样的地区,骑兵实在是太好用。不可或缺。
    可惜,107师和112师,都没有骑兵。只有代步的战马,还有就是通讯兵的战马。没有专业骑兵。
    “是。”
    “出发。”
    带着六门迫击炮。立刻出发。
    日谍只能指引大概的方向。它不知道具体的位置。
    出入的时候,都是被蒙面的。
    然而,大部分间谍,都有一些特殊的本事。哪怕是被蒙面,也能记得大概方位。
    《黎明之前》里面的那个秦佑天,就是依靠自己的记忆,成功复原了地下党的位置。最后导致地下党遭受重大损失。
    前进。
    郊区的房屋不多。
    大部分都是土坯房。屋顶都是茅草。
    很多土坯房都已经没有人居住。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少量保存完好。
    张庸放慢脚步,开始东张西望,到处寻找。
    忽然在一个土坯房外面站好。朝其他人招手。示意进去看看。
    几个士兵于是端枪进去。随即,又急匆匆的从里面跑出来了。
    惊讶。
    激动。
    “报告!发现很多弹药箱!”
    “什么弹药箱?”
    “就是,就是弹药箱,弹药……”
    “都搬出来。”
    “是。”
    一群人急忙动手。
    从土坯房里面搬出来好多的弹药箱。
    众人都是十分惊讶。
    弹药?
    里面居然有弹药?数量还那么多?
    最先搬出来的弹药箱,上面写着炮弹、6公厘等字样。繁体字。
    “炮弹?”
    “叫炮兵上来。拆开。”
    “是。”
    炮兵上来。将弹药箱撬开。
    果然,里面真的是迫击炮炮弹。60毫米的。一箱六发。
    “这是真的!”
    “这是真的!”
    炮兵们都是高兴坏了。
    他们一路上扛着空炮赶来,内心正嘀咕呢!
    没有炮弹,扛着空炮有什么用?
    没想到,这里就有炮弹!
    数量似乎还不少。
    初步清点。居然有十六箱。也就是96发炮弹!
    平均下来,六门迫击炮,每门能分配到16发!
    算是比较多了。
    “炮弹哪里来的?”唐建洲疑惑。
    “可能是日谍隐藏的。”张庸早就想好了答案,“他们经常干这事。”
    “什么?”
    “日寇所谋者大,在华夏各地,都有弹药储藏。为的就是以后打进来,可以随时补充弹药。”
    “什么?”
    唐建洲难以置信。
    张庸没有继续解释。剩下的自己体会。
    问就是日谍!
    一切都是日谍做的。
    除了炮弹,还有很多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总共是三十箱。每箱1000发。总共就是三万发。正好,给步兵营补充。
    本来携带的子弹数量就不多。但是三万发补充下去,数量就很充足了。
    “英平!”
    “到!”
    “跟我来!”
    “是!”
    张庸带着骑兵连,来到另外一个土坯房里面。
    里面也有他安排的弹药。也是毛瑟步枪弹。也是三十箱。足足三万发。算是送给骑兵连的酬劳。
    骑兵连使用的也是马四环步枪。子弹是通用的。
    “这么多?”
    何英平也是难以置信。
    三十箱子弹啊!都是他们最需要的!
    东北军入关以后,原来的奉天兵工厂什么的都放弃了。
    等于是没有了可靠的弹药补充。
    单纯依靠老蒋划拨,肯定是严重不足的。
    加上之前和红军作战,弹药消耗非常大,弹药严重不足。
    三万发子弹,也是能救命的。
    “以后还会有的。”张庸随口胡诌,“日谍的储备多的是。”
    日谍有没有,他是不清楚。
    但是,系统生产弹药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
    几乎是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能补充满。也就是99箱。每个型号都能补满。
    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7.7毫米英七七子弹……
    7.62毫米莫辛纳甘步枪……
    7.72毫米春田步枪子弹……
    7.63毫米驳壳枪子弹……
    12.7毫米机枪子弹……
    还有各种型号的炮弹。小到20毫米,大到240毫米,应有尽有。
    感觉系统可能也是点错技能树了。
    弹药的生产速度超级恐怖。但是武器的生产就有点拉胯。满足不了需要。
    “走。”
    “是。”
    继续往前走。
    又找到一个土坯房。
    张庸伸手指了指。何英平立刻会意。
    当即派人进去搜查。很快就从里面搬出来三十箱7.63毫米驳壳枪子弹。
    “啊……”
    何英平十分高兴。
    这种驳壳枪子弹,也是他们急需的。
    华夏各地,遍地都是驳壳枪。对于弹药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然而,子弹的供应,始终是有限的。很多驳壳枪子弹,都是粗制滥造的。质量很差。存在哑火,或者炸膛的危险。
    但是,现在找到的这三十箱弹药,质量却是极好。像是原装进口的。
    “日寇生产的。质量还行。”张庸解释。
    没办法,只好将这个大功劳送给日寇了。
    就是日寇生产的。
    就是日谍隐藏的。
    你们如果不信,就是和日寇对质吧!
    前进。
    靠近日谍描述的区域。
    好像是一个村落。土坯房的数量很多。居民却不多。
    下马。步行前进。
    出现一个红点、两个、三个、四个……
    发现武器标志。
    发现电台标志。
    哦……
    果然是日谍的大据点啊!
    来对地方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