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犁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5章 大风(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荀彧献的囚中对中,客兵平原的刘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一个是在政治上的。

    既然你曹操要匡扶汉室,再造共和,而不是什么革故鼎新,那你就需要一个刘氏宗室作为旗帜,这样才说得过去。

    青州之地,刘姓王很多,比如曹操旁边就是一个济南王。

    但这些都不能让曹操满意,而刘虞则不同,其人是宗室有名的长者,还做过宗正,本就德高望重。

    而更重要的是,刘虞手下还有一支万人的精兵,其步骑之精锐,是曹操比不上的。

    在这个时候,团结更有实力的盟友,无疑是现阶段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曹操就请陈群去出使平原,传达他想和刘虞结盟,并推刘虞为盟主的意思。

    陈群是荀彧举荐的,他两的关系是总角之好。在两人都是幼年的时候,双方的长辈就抱着他们一起认识了。

    两个月前,陈群收到荀彧请他去济南出仕的书信。

    陈群颔首,他解释道:

    “曹孟德阉竖之后,我辈不耻。但儿信文若。如果文若都认为曹孟德有平此乱世之能,那就一定是。”

    “滚。没有我令,你不许出这个屋。”

    这个时候曹操才点了点头,算是对陈群的态度有了认可。

    而除了审配这一派外,如孙坚、盖彤等军将也支持和曹操结盟。

    “据陈群送回来的消息说,一开始大家谈得还是挺顺利的。但当刘虞看到檄书上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这八个字后,当即就问了一句:‘这是要兴谁家之汉室。’”

    “错了。世祖得天下要比高祖难多了。只因为世祖赴河北肇基之时,这天下已有汉帝,那就是更始帝。彼时,世祖与他已有君臣名分。而天下反莽者,皆奉刘氏为主。而当长安士吏杀王莽,传首于更始帝所都之宛,则天下人心已归更始矣。”

    此时的刘虞已经不想再对这个忤逆子多费口舌了,他骂了句:

    好友在信中说,他已经找到了能平定乱世的雄主,希望陈群能来济南助他一臂之力。

    对于这个离开了三年多的好友,陈群还是分外想念的。这些年,二人的书信一直没有断过。

    但还在,陈群没有让他失望。

    一时间,大风起于青州,要乱了。

    这个时候,郡国府外的街道上到处有人喊:

    “起大风了,大家避一避。”

    如审配、崔氏兄弟等,皆是河北派,渴望打回河北。他们从整体利益出发,赞同和曹操结盟。

    你说曹操是知道陈群能力不凡吗?不是,是因为曹操信任荀彧。

    当时的徐州,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之。其周边郡县的名士大族纷纷迁移到了徐州,比如青州名士郑玄就带着宗族南下徐州,并被陶谦分拨田土重新安置。

    以上这些都是陈群打听出来的。

    无论是陈群、戏志才等人,还是曹操对于他们,双方的信任都因一个人,那就是荀彧。

    失去一半突骑的他,在清河集团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少。所以盖彤也希望这个时候能和曹操结盟,引他为外援。

    “汉室之德兴在乎天,应乎人。如世祖这一刘姓之人都反更始,那天下还有谁不能反?我刘氏还是受命之主吗?所以,纵然世祖才智皆高于更始,犹不敢背离。你刘和什么才情,也敢要犯上?”

    而你现在要以我刘虞做盟主,要推我做皇帝,那说明什么?

    就是你曹操想让我做傀儡,假意实现你的霸业,然后再找机会自己嬗变称帝。

    要知道,如他们这些名家子弟,为了保障家族安危都普遍是在本地出仕的。

    之前公孙瓒杀鲜于辅的后果开始爆发,麾下如公孙越等人已经和他分兵了。

    因为不了解陈群的能力,所以在听到这次事办得不顺利,曹操皱着眉:

    “这是怎么回事,刘虞为人我知道的,他不应该会拒绝和我同盟啊。”

    于是,曹操就让荀彧继续说。

    济南处在平原后方,在北有强敌的情况下,一旦与济南一方交恶,那必然要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原先以为结盟之事水到渠成,但没想到偏偏就是刘虞认死理。再想到后面还有平青州贼,与陶谦的徐州打交道,曹操就心烦意燥。

    总觉得好友宁愿居于囚牢,不愿意脱身,是想为其父的死赎罪。

    谁也不会预料到,这股从凉州地挂起的大风,将会给关西朝庭带去何等的变乱。

    老曹并不是急功急利的人,交代任务后非要手下立马给结果。事情办不办得好,有种因素在里面,但你办事的态度却要有。

    陈群恭敬受教。

    但等陈群看了这一次信里的内容,他才终于确定,监寺的生涯并没有摧残好友的意志,反让他更加审视如今的天下。

    又或者是两者皆是,先以匡扶汉室为号召,壮大力量,成就霸业。然后等到条件成熟,你曹操再来个禅让?成就你的帝业?

    所以,这就是刘虞当场问的那句:“成就谁的汉室。”的原因。

    这个时候,刘和已经被其父的气势吓得汗涔涔的了。

    荀彧张了下嘴,不动声色道:

    “长文说联盟一事并未落定,他还有机会。”

    看来这陈长文还是有点东西的。

    但在济南遭遇大风灾的时候,西州之土,凉州之地,一场大风也在酝酿。

    刘和的脸一下子就红彤彤,不敢多言。

    刘和想了想,小声答道:

    而当陈群、戏志才等人跋山涉水来到东平陵后,曹操立马对这些人委以重任。

    毫无疑问,刘虞虽然人厚道,但他不傻。他在朝庭十余年,玩的就是政治。

    <div  class="contentadv">        从这一来看,你曹操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也想诓他?

    而陈群也知道刘虞这个问题的复杂,在没有和曹操细致确认过,他是万万不敢随意讲的。

    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他们要重新回到原先的家园,祖宗坟茔和基业都在那里呢。

    见儿子还是不懂,刘虞已经放弃了,他简单说了句:

    ……

    如陈群这样的,还有其他五人。他们当中每一个人在收到荀彧的书信后,都没有任何的犹豫,决定去济南出仕。

    不然将结盟事告吹还是小,要是因此落了话柄被打成乱臣贼子,曹操就被动了。

    但陈群等六人还是去了,原因没多复杂,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荀彧。
第475章 大风(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