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先前达成的协议,分布在约旦河西岸与地中海之间的12个犹太社区(农场),宛如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纷纷响应。
其中的9个社区农场的犹太首领,毫不犹豫地主动向法国远征军伸出援手,慷慨地提供了他们组建的自卫军连队。
这些连队总兵力约三干人,队伍中大部分为手持前装滑膛枪的步兵,还有少量的轻骑兵,以及配备了简陋火炮的炮兵,虽装备不算精良,却也展现出了十足的战斗意志。
拿破仑深知这些犹太力量的重要性,他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面对着这些新加入的士兵,神色庄重,再次重申了安德鲁执政官所制定的犹太民族政策。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旷野中回荡:“法兰西共和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犹太民族在迦南地区重建家园。你们的奋斗,亦是我们的奋斗,我们将携手共进,开辟新的未来。”
他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在场的犹太士兵们热血沸腾,他们纷纷高举武器,发出阵阵欢呼,誓言将与法军并肩作战。
与此同时,远在开罗使领馆的塔里安,严格依照安德鲁的授意,签署了一道命令,正式任命了远在威尼斯的犹太主义复国者,沙乌尔�9�9马宁担当犹太国筹建委员会的主-席。
作为在意大利犹太社群中颇具威望的人物,马宁在接到任命后,即刻与他的朋友们踏上了征程。此刻,他们或许正乘坐着一艘威尼斯商船,在波涛汹涌的地中海上破浪前行。
在远离欧洲大陆的这片中东土地上,法国远征军仿佛置身于一个相对隔绝的世界。
没有了熟悉的故土气息,没有了来自欧洲的严格监督与约束,再加上敌人的战斗表现,远不如想象中那般强大,法国远征军的军纪在不知不觉中松懈了不少。
士兵们可以在营帐中肆意谈笑,站岗巡逻也不再如往昔那般一丝不苟,整个营地弥漫着一种懈怠的氛围。
来到雅法城下,拿破仑依然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依照过往的惯例,这位法军司令官决定向躲在雅法城中负隅顽抗的奥斯曼总督,派出一位劝降使。
他期望巴尔库克能审时度势,主动离开雅法城,双方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场本可避免的血腥战斗,最终兵不血刃地拿下雅法,这对于远征军后续的战略推进,将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不过,数周前发生在阿里什外海的那一幕,如同一层阴影,笼罩在每一位远征军官兵的心头。
当时,拿破仑曾默许缪拉溺死了数百名奥斯曼战俘,这一暴行在当地传开后,使得入城劝降雅法守军的行为,充满了极大的危险性。毕竟,谁都清楚,进入雅法城,在面对心怀仇恨的奥斯曼守军,很可能有去无回,不明不白地被敌人割了脑袋。
因此,当拿破仑提出需要一名劝降使节时,海外军团的军官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去承担这几乎等同于送死的任务,整个营帐内一片寂静。
就在这僵局之时,一位名叫乔纳森的犹太裔上尉,挺身而出。他大步走到拿破仑的面前,声音洪亮地说道:“司令官阁下,我愿意带着劝降信入城,去见那位奥斯曼总督。”
拿破仑听闻,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眼中满是惊喜与赞赏。当即,远征军司令官决定擢升乔纳森一级军衔,任命他为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