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地域政治(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路所过就显得单薄荒凉了很多。

    此荒凉更多的是无人烟,但绝不是荒芜之意。

    青山绿水,却因为秦岭的存在变得不适合人居住。

    越是前进。

    所见到的山川山峰山峦就越多。

    而武关道也就越蜿蜒。

    因为。

    蓝田一过,便要正式的进入秦岭之脚,而越是往前进,就越是艰难。

    用正确的华夏山川3d地图来说。

    关中平原属于黄土高原区域,位于陕北高原之上,东边是黄河,往东过了黄河便是吕梁山脉,往南便是秦岭。

    而函谷关,武关,崤关,峣关,便是处于吕梁山脉,太行山脉,秦岭三道大川交汇之地。

    也因此。

    形成了一条连通南北的通道。

    这其中。

    更形象一点。

    愚公移山之中的太行山脉的王屋山,更偏向于函谷关,有东函谷关,位于黄河东岸。

    而在黄河南岸,便是崤山,有北崤山,南崤山,东崤山等。

    而在北崤山,东崤山与吕梁山脉,太行山脉之间的黄河通道,形成了北崤函道。

    这条通道便是最重要的进关中通道,没有之一,为滨海道!

    而武关道。

    具体一点,便是华山,南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与秦岭接壤处形成的商洛盆地。

    过了蓝田。

    先至华山,抵达峣关。

    而就在这群山之内,山水充沛,形成了一处内积盆地,和河西走廊上的兰州差不多。

    群山中的世外桃源。

    在历代秦人和因为函谷关之争军事之上的不断探索下。

    这处世外桃源被发现,并以此迁徙人员入住,形成了上雒,商两处达到三十万人的居住生存地。

    】

    并建立了依靠险要地势建立了抵御外敌的武关。

    而如果站在天下一统的角度上,武关道的地理位置和函谷关不分伯仲。

    函谷关是连接中原洛阳东线的要塞。

    武关是连接江南江汉平原南线的要塞。

    当然。

    嬴城所关心的并不是峣关武关到底有多大的军事意图。

    而是。

    峣关武关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所实行的通关文牒之政。

    出峣关,需要通关文牒。

    进武关,需要通关文牒。

    在没有废除关税之前,这里是江南商旅入关之后必须要纳税的关隘。

    而想要关中和江南紧密联系在一起。

    武关道之上的武关,商,上雒,崤关这四个地方,就必须同政同令。

    和河西走廊一样,因为政治地域原因进行横跨千里的长条形政令统一结构,不能以两关两县四山各自负责的方式进行执政。

    而同时。

    峣关内的蓝田县和武关外南阳郡的析县,也要划入两关两县四山的政令统一内。

    如此。

    才能将武关道各个关节打通。

    而这。

    还要避免更一个重要的问题。

    避免有武将拥兵自重扼守南峣武道切断关中和南阳的联系。

    如何治理商洛地区。

    反倒是其次。

    真正重要的是将商洛转变为一个整体。

    不能到了析县,需要办理跨郡手续,到了武关要查,在商城还要继续查,到上雒还要各种查,到了峣关的时候,还要查,抵达蓝田的时候,还要查。

    要是这样,宁愿绕远一点从函谷关走,也不想从武关走。

    这也没办法。

    如果按照他的意思,以上雒为中心,以峣关为界,成立一个新郡商洛郡,将进入口划入蓝田,把出口划入新郡,再从南阳郡将析县,伏牛川划入商洛。

    这就等同于关中放弃武关险要,以峣关为界,便没有必要成立峣武道指挥使了。

    郡与郡为界,各执政不同。

    县与县为界,各执政也不同。

    因为县丞与县丞,郡守与郡守的原因,两个县,两个郡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并不新鲜。

    远远的。

    一座将武关道挡住的城池映入了眼前。

    这是一幅很奇特的画面。

    武关道,完全被峣关所囊括。

    一旦关闭关门,可谓是连只鸟都飞不进来。

    而最令他惊叹的是,峣关城墙高近三丈,看起来和两侧的山川融为一体,是以嵌入山体的形式建立,将建筑之事应运到了时代的极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