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八十八章 汽修天才王淦昌(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果然,张作霖直接耍“无赖”,说自己压根不知情,担保?你有白纸黑字的协议吗?担保个巴子!

    北伐胜利之后,佐分利贞男又找老蒋讨债,还带了当年段祺瑞签的几份密约。

    老蒋对此大摇其头,说当时孙先生就拒绝承认,而且发过声明,北洋政府所欠外债与南京方面无关。

    老蒋这句话说得没啥毛病,从法理上讲,日本确实不占理。

    但佐分利贞男是个狠人,不还钱是吧?行!老子上吊给你们看!

    额,佐分利公使没说大话,他真的上吊自尽了!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讨债而死的高级外交官。

    英国参赞哈丁说:“总谈政治确实没什么意思。之前我与本国几位教授聊起一个问题,没有聊出结果,我想问问两位,就是,中国这一千年来何以退步到这个样子?”

    胡适说:“我不认同哈丁参赞的话,中国的进步其实很多。”

    哈丁说:“难道清朝的文化比盛唐还要强?”

    胡适说:“自然!唐朝的文化被史家过誉了,尤其是外国学者。而正是唐朝以后的文化被过度污蔑,导致大家都以为唐朝以后中国没有进步。总体而言,清代的学术是足以压倒千古的。”

    这些话胡适在很多场合都进行过阐述,包括清华、协和等名校的演讲。

    哈丁说:“胡博士倡导的不是新文化嘛?”

    胡适说:“没错,但这是两码事。我们自然更应该追寻伟岸的西方文化,学为己用。”

    从胡适的话里,就能听出很多矛盾。

    毫无疑问,胡博士是非常崇尚西方文化的,尤其欧美,他对日本可能还不是很看得上。

    而另一方面,胡博士又因为学问的问题,离不开中国的文化圈,这就导致他不可能融入他心中的“世界中心”。

    用傅斯年的话说:胡适在安身立命之处,仍是传统的中国人。

    所以就导致胡适很像一个“外国传教士”。

    记得鲁迅在一本书中评价:“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你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这句话非常适合一些中西之间的边缘人。

    他们虽然在中国总是说西方好,俨然西方的代言人;但西方人却并不将其视为同类。因此世界主义者胡适进不了他的“世界”的中心。

    到了50年代胡适有点落魄时,唐德刚先生曾建议哥伦比亚大学的领导聘用胡适教汉学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是胡适当年读书的地方。可对方却微笑一下反问了一句非常酸的话:“胡适能教些什么呢?”

    那种对胡造敬而远之、其实也不十分看得起的意思在微笑中表露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唐先生喟叹:“胡适之的确把哥大看成北大;但是哥大并没有像北大那样把胡适看成胡适啊!”

    dengbi.      d      qqxsw.bsp;     xsguan.bsp;     zhuike.      readw.      23zw.cc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