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04章:经筵官人选,多方争宠(求月票)(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然,目前他们的学说也都处于尝试阶段,都未定型。

    “喜子,召周敦颐进京,另外将这三人的资料尽快拿给朕!”

    “是,官家!”喜子答应道。

    喜子在垂拱殿一哭后,赵顼奖励了他甚多好物。

    现在的喜子比任何时候都有干劲。

    随后,赵顼翻开了枢密院推荐的经延官名单。

    前两位,赵顼直接排除,一个是殿前都指挥使高茂山,一个是禁军教官种谔。

    赵顼直接排除他们,不是因为二人能力不行,而是二人属于实干者,并且军务繁忙。

    赵顼若让他们来讲学,他们既讲不出什么新内容,又耽误练兵。

    但后两个陌生的名字却吸引到赵顼了。

    西北老兵:朱洪,吴胜。

    大宋禁军,以西北禁军最强,因为他们常遇战士,而这些老兵必然经历了很多热血甚至让人无奈的军旅故事。

    这些,是赵顼喜欢听的。

    经延讲学,并非全要听史,听圣人言,听一些有趣的故事也是可以的。

    “哈哈,文彦博是懂朕的!”

    赵顼当即也在他们的名字上画了画,准备任命二人为崇政殿说书。

    午后,程颢、程颐、张载三人的信息资料便放在了赵顼的御桉上。

    程颢为兄,现年35岁,在御史台任御史,目前的表现并无太多过人之处。

    程颐为弟,现年34岁,因屡次不中第,又不愿靠着蒙荫入仕,当下正在家乡讲学。

    至于张载,他的境遇就有些搞笑了。

    张载,现年48岁,其爱武事,喜欢谈论军事边防,还曾撰写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和《经略司边事划一》等军事书籍。

    并且儒、道、佛三项兼修。

    但由于学得太多太杂,中书对他的评价是:学而过杂,均无大用。故而一直都是担任司法参军、一县县令等小官。

    上半年,《兵政三百条》提出后,遭到了张载的强烈反对。

    当时,赵顼提出有反对者,可就地免职。

    于是,因为《兵政三百条》,张载就返乡教书去了。

    如此大才,让其在田间教书,确实亏了一些。

    赵顼当即下令,命张载进京面圣,他准备看一看这位被后世传的神乎其神,喊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儒到底有多大的本领。

    第二日,经延官的自荐名单来了。

    赵顼看后,又想哭又想笑。

    自荐者一共有十二人,他熟知的便有一半。

    中书有欧阳修、司马光、曾公亮,三司有韩绛,枢密院有文彦博,御史台有吕公着。

    这摆明就是来争宠的。

    经延官就像是耳边风,轻轻吹一吹,力量就很大。每个衙门都不想让官家被别人主导了想法。

    赵顼长叹一声:“唉,这群人真俗气,想的真多,朕不是一直一碗水端平的嘛,做个好皇帝真难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