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糜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一十章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诸葛亮星夜进宫,为要的就是刘禅的一个态度。

    当刘禅明确表示出支持的态度后,诸葛亮心中也就有了决断。

    然事关一国战略,自当博采众议,查缺补漏。

    于是就在第二日,诸葛亮将糜旸的奏报润色一番后公示于众。

    由尚书台贴出的告示,就宛若一颗重磅炸弹般在长安城内炸开。

    当长安城内的人得知糜旸刚刚立下的战功,及他那毫不掩饰的野望后,沸腾、躁动的情绪一瞬间就将整座长安城给淹没。

    一时间长安城内无论是在朝公卿,亦或是在野儒士,皆将目光聚焦在了那封告示上。

    而随之而起的,自然是将所有有志之士都席卷在其中的热议。

    汉代是一个崇尚功名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凡热血之辈,谁会不对糜旸想一举灭到吴国的做法表示支持?

    但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自然不会只有一种声音。

    对于糜旸的野望,虽许多人都表示期待赞成,但难免有一些老臣心存忧虑。

    而那些老臣自不会要故意反对糜旸,他们是基于当下的大汉国情出发的。

    这部分老臣,是以太傅许靖为首。

    许靖早在灵帝时期,就是世间首屈一指的大名士。

    若单单论及士林名望,在当今朝野中,无人可望许靖项背,就是平日里诸葛亮看见许靖,也得对他行弟子之礼。

    本来历史上在这个时间点,许靖是已经去世的了。

    可今世大汉国运日渐昌盛,与历史上那充满悲愤、遗憾的境遇完全不同。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眼见着大汉一日日有着复兴的气象,许靖的心境是极为舒畅的。

    心境一舒畅,加上许靖养生有道,他竟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

    众所周知的是,许靖自投效刘备后,除去为刘备举荐贤才外,其他政事他很少参与。

    这倒不是说许靖不醉心功名,只是许靖初投刘备时,他心里是不看好刘备的。

    既然不看好,那许靖当然想着尽量不参与政务,免得来日刘备败亡时引火烧身。

    但今时不同往日,大汉国运日渐昌盛的同时,也改变了许靖的心态。

    他是大汉的太傅,大汉就是他的家!

    尽管手中无实权,但他却不能一直当政治上的哑巴。

    不然日后大汉一统刘禅追封功臣的时候,怎么会把他放在名单内呢?

    汝南许氏,是不能在今汉有所衰落的。

    既为私心,亦为公心,许靖以太傅的身份,公然向刘禅上了一道奏表。

    当然许靖虽然不是很赞同糜旸的想法,可在奏表中他的语气却一点都不敢放肆。

    许靖在奏表内,先是好好赞扬了一番糜旸的功德。

    然后他再笔锋一转,为刘禅分析起当下大汉的具体国情。

    第一个国情是:虽说今年关中各地会迎来一个丰收之年,可在去年朝廷刚刚发起西征。

    西征一事,一路凯歌频奏是不错,可粮食的消耗也是与日剧增的。

    另外关中一地丰收,不代表国家其他地方也会丰收。

    朝廷应当留下足够的粮食储蓄,以应对着不时之需。

    第二个国情是:

    大汉定都长安,虽体现了正统地位,但在军事方面上来说,长安的数百里外,就有着曹魏的洛阳军团。

    而潼关的存在,并不能完全堵死魏军进攻关中的通道。

    糜旸为何要特意将谋灭吴国一事上奏?

    许靖知道,向来执掌大权的糜旸可不是为了征询朝廷的同意的。

    糜旸这是来向朝廷,要人、要兵、要粮来了。

    关键正在此处。

第八百一十章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