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塞北五十九卫,烽烟将起(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绝对轻松不到哪里去。

    就能想象到,威震天下的九大赛王,真不是依靠亲王权柄,大势所趋就能简简单单形容的。

    而被邓愈,沐英,陆忠享这些跟着老朱打天下的武将学习。

    朱枨有种感慨。

    后世被人口口相传三国时期,群英汇聚,武将如云,谋士多如牛毛。

    反而明朝人们提及武将谋士,多有泛泛之流,被人记住的没有几个。

    瞅着老朱麾下仅仅四名武将统帅,他便有深叹。

    明初武将谋士,丝毫不比三国乱战之时差,甚至更强。

    同样是在一个庞然帝国四处烽火的农民起义,老朱奇迹般的成功了。

    看看老朱建国之后的十三次北伐,最终兵锋直抵捕鱼儿海,堪称千古绝唱。

    人们好像只知道大明皇朝天子守国门。

    好像只知道才子皇帝,木匠皇帝,和尚皇帝,还有经典的东厂管不了我西厂管。

    却忘记了这里也是名臣勐将无数,忘记了大明皇朝每一代皇帝都南征北战,开疆拓土。

    之所以不为后世广为传颂,大概只是缺少一部歌颂大明皇朝的四大名着!

    朱枨忙的已经要忘记他还在执行丰兰计划。

    可是十万两白银已经剩下一万两了。

    十万担稻米已经剩下三万担了。

    就连金棺在太阳暴晒,雨水淋打之下也有点失去色彩了。

    他只知道。

    人越来越多了。

    跟着临江侯陈德骑行之时,他只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北上的人群。

    他看到各州府骑兵在荒野上烟尘滚滚。

    沿途的驿站有卫所的将士在站岗。

    都指挥使司挂着军旗,骑着高大的战马,带着几名亲卫在山头如大公鸡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盯着四方,当身后的一面旗帜挥动的时候。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支骑兵冲进了一座大山里面,等到出来的时候,有步卒押着数百人从山里面走了出来。

    似乎,丰兰计划的盘子,被扩大了好几倍。

    鬼知道早晨七点就下课,然后一天不见踪迹,第二天早晨准时来敲门的邓愈干什么去了。

    总之官道上、田野中多了好多戴着脚镣修路挖渠的壮汉。

    在枯燥的急训途中。

    塞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任北平指挥使司的徐达带着亲卫从北平撤了回来,入驻了郑州,总领塞北防务。

    任陕西指挥使司的冯胜从西安西行,去了西宁卫。

    任太原都指挥使的傅友德北上去了北平,统领河北二十三卫兵马。

    任济南都指挥使的李文忠调至太原都指挥使,统领山西十三卫兵马。

    而邓愈,摇身一变成为了统领陕西二十三卫的陕西都指挥使。

    邓愈空降指挥使。

    沐英成为了兰州卫指挥使,陈德成为了宁夏前卫指挥使。

    陆忠享成为了陕西都指挥同知,统领陕西盐、粮、水利、军籍等一应事物。

    塞北防线上,密密麻麻的塞北五十九卫,包括各卫所兵马,将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动。

    因为,黄河结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