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械飞升从变成潜艇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姜沫的首次太空之旅(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澳洲北部的广袤荒漠之中,一条长长的跑道为这片荒芜之地增添了亿点点人气。

    这里是姜沫新建造的航天中心。

    航天中心的整体构造比较简单,一条长长的跑道,几座巨大的厂房通过滑行道连接到跑道上。

    没有什么雷达、发射台、组装大厦之类的传统航天发射中心所具有的建筑。

    相当的简陋。

    将航天中心的地址选在这个地方,一方面这里是澳洲北部,比较靠近赤道,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场建在低纬度地区,可以获得更大的初速度,从而节约能源。

    另一方面这里距离姜沫的矿山示范工程不过几十公里,可以让姜沫在建造航天飞机的过程中,没事就去那边监一下工,看看这些新招聘来的师傅们是否适应自己的新工作。

    事实证明,姜沫的这项规划还是很有效果的。

    这些工人师傅们在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已经能够完全胜任当前的工作。

    开个挖掘机,或者大卡车什么的,比一些老司机还要好,沉浸式体验,脑波直接控制机械运转,不需要通过方向盘之类的机械设施中间商,反应速度更快,精细操控能力也更强。

    就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疲劳。

    使用多班倒的人员配置,就可以做到人停机械不停,最大化生产效率。

    这样全新的工作模式,让前来调研参观的各国观察人员都很眼热,很多国家都开始与土澳政府接触,想要引进相关技术,或者共同合作。

    稍微有点常识的国家都能看出这项技术的重大意义,别的不说,光是远程遥控无人机或者无人坦克就很有军事价值了。

    还有一些国家则表示可以提供劳务输出服务,这些国家对国内的这些残障人士的福利保障也比较头疼,政府部门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让这些人能够自食其力,可以说是相当于是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

    姜沫暂时不想分太多心在上面,在交待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后,就交给了州长先生全权处理。

    而他本人则将心思完全放置在航天飞机的建设上。

    如果是人类设计制造的航天飞机,一般在生产定型、试飞之前,会有非常多的测试项目,没有个几年搞不定的那种,甚至十几年也都是常态。

    但是有了系统的加持,姜沫只需要选定一些原型图纸,然后取长补短,再使用系统提供的图纸整合和优化功能就能够设计出远超现代科技水平的飞行器。

    再准备充足的物料,使用系统的合成功能,直接从0开始制造,堪比3d打印,连生产线都免了。

    方便、快捷、高效。

    经过数个月的设计、优化和制造,终于到了首飞的日子。

    航天中心的大型厂房中,一架巨大的航天飞机正在缓慢滑出,准备通过滑行道滑向中心跑道。

    没错,这架飞机具备大气层内飞行能力,可以直接从地面起飞,然后垂直加速爬升直至抵达预定预订轨道。

    如果有需求的话,姜沫也可以将其用于军事用途,携带大功率激光器,可以实现天基反卫星和反导任务,也可以用于大气层内作战,携带核导弹。

    没有什么巨大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也没有硕大的燃料箱,就是一架看起来充满科技感的飞机,单级入轨。

    飞机采用的姜沫前世在某阅兵式上看到的充满黑科技感觉的高超音速无人侦察机的构型,当然要大的多,可以说是放大版。

    尾部采用两台基于强敌航天飞机上所使用的ssme火箭发动机和世界最强毒发rd-270火箭发动机改进而来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火箭发动机。

    单台发动机总功率比ssme的要强上不少,使用两台发动机,完全可以做到让这架不过百吨的航天飞机进入轨道。

    “程序启动!”
第69章:姜沫的首次太空之旅(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