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械飞升从变成潜艇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姜沫的真·第一次水下对抗(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甚至可以尝试入侵鱼雷的弹载计算机,能成功的话,自己甚至还可以让它掉头去攻击自己的母艇,杀人于无形。

    我之前怎么就没有尝试回收一下自己鱼雷舱中的鱼雷试验一下呢。

    姜沫不由得感叹自己思维还是不够开阔,脑洞还有待开发。

    或者,自己也可以一阵猪突勐进,突进到对方1千米范围内,然后没收对方的螺旋桨,让对方丧失动力,然后对方就只能任由自己鱼肉了。

    综合来看,收益很大,风险的话,做的好的情况下,风险很低。

    自己虽然菜了点,但是自己有系统啊。

    干了~

    姜沫下定了决心。

    一边将潜艇战术手册翻到目标运动分析这一章,姜沫一边开始按照以往演练过程中学习的流程对那艘洛杉矶级进行目标运动分析(tma)。

    至于为什么要用潜艇战术手册,嗨,谁还没有一个考前突击的过程,更何况这次考试还这么重要,关系到自己能不能考入重点。

    一个典型的tma流程如下:

    1.在声呐或者其他被动告警装置发现目标后,转入连续跟踪,获得目标方位线组(方位线:目标与本艇位置的连线),对付匀速直线运动的目标,一般也至少需要4条。

    对于现代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潜艇来说,这一过程一般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获取声呐探测信息,并以两分钟的时间间隔,自动输入目标运动分析系统中。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目标的声纹特征、雷达信号、主动声呐频率甚至潜望镜观测结果,将艇载目标数据库中的tpk值(tur,对特定潜艇来说是个常数,假设某潜艇tpk值为10,那么当它的主轴转速为200rpm时,航速20节,主轴转速之类的可以通过声纹资料进行分析获取)输入计算机,进而获取潜艇航速,在有对方航速的情况下,进行tma就会更加容易。

    3.对目标运动进行初步分析后,采取最佳机动方桉,机动到更适合跟踪和探测的阵位,获得更多有利于目标运动分析的数据。

    4.在tma工作站,也就是所谓的描迹桌上,利用特定的工具尺和目标方位线组,找到目标在所代表时间段内的运动要素。

    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目标平均航速、目标平均航向、目标最后方位以及目标位置。

    在实际对抗过程中,由于实际计算tma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必须尽可能的4-5条方位线形成一个很强的特异性组合,比如交叉或者类似交叉于一点的现象。

    这就要求在进行tma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机动原则。

    首先,在探测到目标后,转入垂直方位线航向,并尽可能提高速度,使得下一条方位线有比较大的差异性。

    然后,每隔2-4分钟进行180度转向,这是主动让方位线形成强特异性组合的机动方式。也就是所谓的“z”字形机动。

    最后,转向时要注意声呐有效阵列的位置,不要丢失目标。

    姜沫在战术手册的指导下,小心翼翼的完成tma结算。

    目标航向:76(绝对方位角)。

    目标平均航速:9节。

    最后方位:302。

    目标距离:约12海里。

    相关参数已经获取,接下来可以进行攻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