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6章 我说谁是主谋,谁就是(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件事就是要统计附近囤田,统计兵员,卫所军户,统计百姓数量,商家信息。

    好在八大晋商的信息,早几年已经被情报司牢牢掌握,丁毅现在刚来也不急着动他们,反正都是刀砧上的肉,随时等他吃。

    “明天开始。”丁毅这时下令。

    帐中诸将齐齐看着丁毅。

    “严雄,你率五千步营,三千骑兵,控制诸城,控制城门后,有商人进出,还是先和以前一样,对面给钱就放行,若有八大晋商通过,注意登记,态度要热情,军营设置,等我看过再决定。”

    “诺。”严雄咧嘴笑了。

    丁大人说热情,将来必然是血淋淋的大刀。

    “方多台,你派人去山西都指挥司,要各军官兵员名册军田记数,都指挥司不给,找巡抚蔡懋德,蔡都宪肯定会帮忙的,若蔡懋德的面子也没有用,就先回来。”

    “诺。”

    “不管这些东西有没有要到,你率两千兵马,带着一万囤兵和家属,全员替换各堡,占了他们的田。”

    大同指挥使司下面,靠近边关城墙的,有天成卫(永加堡、白羊口、瓦窑口堡);阳和卫(虎峪口、阳和口、晾马口);聚落所(许家庄堡、沙锅);还有镇川堡,得胜堡,红土堡、拒墙堡,云川卫,玉林卫等等。

    有大同五卫和三个千户所,共计四十六个墩堡,其中八成都在长城边上。

    丁毅要用带来的一万多囤兵和家属,分到五个卫,三个所,四十六个墩堡上面。

    简单说,用自己训练的人,替换原来的人。

    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而且阻力肯定很大。

    但对丁毅来说,没啥难度。

    这一万多囤兵加家属,都是他抽取登州囤田超过三年以上的老囤兵,自己铁杆心腹们。

    在登州,他们三年以上交税为两成,每户都有五亩左右的粮田。原堡长们会更多。

    丁毅带他们过来时,宣布,原登州的田地,虽然给别人囤种,未来两年收成还是他们的。

    新到大同囤田,每户田地翻倍。

    原来五亩的,变十亩,原来十亩的变二十亩。

    这才有大量的囤兵肯带着家属和他千里迢迢来到大同。

    等各堡的人全换成他的人,大同这边就算固若金汤了。

    此次跟丁毅前来大同的,除了武将,还有文官。

    文官都是丁毅自己在旅顺培养的。

    大部份都很年轻,二十岁左右。

    俱是少年时代就在旅顺长大,心中把丁毅当成神一样的人物。

    他们学习的儒家只是副科,都还有自己的正业。

    有的懂囤田,有的囤匠作,有的囤火器,有的懂养马。

    丁毅一道道命令颁布,大伙纷纷用笔记下。

    第二天一大早,又是大量的军队,纷纷往四面八方开动。

    早上八点左右,丁毅在亲兵和一些军将护拥下,来到南门永泰门。

    永泰门吊桥一般在八点左右才放下,门宽六米,可以通过大车,两边还有小门,是走行人的。

    一般的城池是不会有这种小门设计,但在大同,每座大门都有两个小门。

    因为这边商贾比较多,来往商人的马车多,为防拥挤,这才设计了小门。

    此时已经很很多百姓和商人进出。

    大部份人走小门,有马车的走大门。

    丁毅昨天已经吩附,永泰左边小门走普通百姓,右边小门今天走的是一路跟随丁毅他们过来的流民。

    城门口有大同后勤基建科董复川带人在负责,进城流民先登记,然后划定地方暂居,有手艺的被另外带走。

    每天计划入城五百户,慢慢消化,考虑到城外有一万多人,估计半个月才能完全消化。

    丁毅这次过来带了大量的粮食,但已然不够,现在他们还要养这么多流民,目前粮食成了最重要的大事。

    但这种事,也难不到丁毅。

    进城之后,街上五步一岗,六步一哨,方多台部有两千人去各堡办事。

    余下三千人现在分布在大同各条街上。

    主要这边靠近建奴蒙古,丁毅刚来乍到,突然控制全城,也不敢怠慢。

    全城有二楼以上的地方,都有他的兵马在上面看着,以防有人站在楼上用弓弩和铳偷袭。

    很多人更是上了屋顶,用望远镜观察四方。

    这要没有剌客之事,丁毅进城这么小心,全城都要笑话他。
第716章 我说谁是主谋,谁就是(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