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9章 道德败坏(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月二十六日,丁毅回到旅顺,召集诸将议事,扶恤伤亡将士,赏赐有功人员。

    但这次伤亡一千多,可谓历史最惨重的一次,丁毅大把的银子哗啦啦的流了出去。

    连阮文龙也觉的有点吃不消,以前丁毅说养大伙一辈子,当时他们都以为丁毅说说的,没想到丁毅真这么干。

    可可以前伤亡较少,每次打完胜仗的战利品都足够支付还有的多。

    这次虽然也是得到六十六万两白银,阮文龙战后算算,都有点不够发放。

    此战阵亡八百多人,每人安家费就是五十两(最早是十两,后来屡屡增加,因为丁毅发现每次阵亡人不多,没想到这仗阵亡这么多,安家费就达四万多。)

    伤员安家费为二十到三十两,又是近三万。

    阵亡人员中,原本有家属的,每家每月二两银,并按人口每人每月每石粮。

    还好丁毅后来又改了次,最早在徐大堡,是说这样养到大伙老死。

    后来在旅顺分田,有战兵的家庭,每户先分五亩,再让他们选,是选田还是养到老死。

    选田的,平时交两成税,阵亡后,家里不用交税,另外每年由丁毅按每户人口,每人五两银。

    选养到老死的,平时和阵亡后,都交两成税,阵亡后每月二两银,按人口发粮到家属(妻子老死)。

    当时很多战兵想着自己战死了,家里如果还要交税,田没人种怎么办?必竟现在旅顺的战兵,在农忙时(主要是收割和播种)有时会被放回家帮忙的,特殊情况,比如在外打仗时没办法,由不打仗的囤兵来帮忙。

    所以最后很多战兵选则第二种,不需要丁毅养老,且可以免税。

    这样丁毅的开支就少了很多,至少以前是每月都给,现在是每年给一次。

    包括伤员也是差不多,有些轻伤是需要丁毅安排轻松的活干,这样这次一千七百多的伤亡,每年丁毅给付现银近四万。

    加上杀伤清兵的赏赐,人头赏钱,六十六万白银发完后,阮文龙说最后余下的银子,只能再发七年。

    阮文龙又说,从崇祯二年到现在,历年累计起来的伤亡抚恤发放,现在已经达到每年九万。

    这个数字肯定每年还会增加,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现场有人欲言又止,大概觉的丁大人抚恤的太多了,大明朝那会养阵亡军士的家属的,更别说还免税。

    丁毅想了想,缓缓道:“咱们东江镇有现在这副模样,除了你们在座的兄弟一起努力之外,更有成千上万的兄弟,拼死血战。”

    “咱们以前这么缺钱都熬过来了,别说现在不缺钱,就算缺钱,我们也得挤出来。”

    众人纷纷动容,阮文龙也不再说什么。

    阮文龙这个提议也提醒了丁毅,他不能经受上万人以上的伤亡,如果在一场战役中死伤上万人,那丁毅的付出的银子会是可怕的数字。

    这就要让他时刻提醒自己,尽量的聪明点打仗,保持最少的伤亡。

    这时张经突然笑道:“丁大人虽然对兄弟们挺大方的,但是那什么学区房,能不能卖偏宜点,俺也吃不消啊。”

    众人轰然大叫,纷纷说学区房贵,开始叫苦。

    自从上次教育改制,丁毅又建大学,又建中学的,现在大伙们又要买大学学区房,又要买中学学区房。

    像张经驻守复州,而只有旅顺和皮岛有中学,大学也只有旅顺有。

    他儿子和女儿现在还小,小学能在复州读,中学就要到旅顺,大学只能到旅顺。

    皮岛的将士们,子女读到大学,都要来旅顺买房。

    虽然丁毅是让学生们住校的,但很多人的母亲会跟随过来,想在学校附近买个学区房陪着。

    必竟复州过来还好点,皮岛到旅顺可是比较远的。

    这意味着,好多守将都要买几套不同的学区房。

    说到钱,丁毅就要板着脸了:“大学中学都是住校的,谁让你们买学区房了,是你们自己的婆娘要过来陪孩儿,炒火了学校附近的房子,特娘的,后勤部还没盖好房子呢,你们都能炒起来,怪我咯?”

    众人皆苦笑。

    阮文龙想笑不敢笑,这炒房子,还不是你丁大人背后推手。

    不然谁知道还有叫学区房的?

    张经喃喃道:“丁大人,俺不能老守复州啊,能不能有换换呀。”

    此言一出,全场噤声。

    现场也只有张经和丁毅认识最早的一批,敢这么说,其他人那敢这么问。

    驻皮岛的都想驻旅顺呢。

    但距离旅顺最近的只有一个南关口和守备部队,这么多人,个个都想来,也不可能。

    一营马跃守南关口好多年了,这会也吓的不敢哼声,他当然巴不得永远守这边,离家近啊,孩子上学也近啊。

    以前大伙没这概念,但丁毅突然造大学,所有人都想离大学近一点。

    丁毅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张经说的有道理,无论什么精锐的兵马,老呆在一个地方总是不好。”
第529章 道德败坏(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