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大明朝很小的(求月票,求推荐票)(1/2)
    
	
    
    
    	    第二天中饭过后,陈济民甩开几个婆娘,回到自己房间里。
    约等了片刻,外面有人敲门:“百户大人。”
    “进来吧。”陈济民淡淡的道。
    有人推开门,原来是一个走路一拐一拐的中年男子,端着茶杯,茶水。
    他进门时左右看了看,然后一拐一拐走来,先把茶水放在桌上。
    转身便关上房门。
    关门的那刻,他的腿突然就不拐了。
    “丁毅在干什么?”这人厉声问。
    “他在分田。”陈济民把丁毅分田的规矩说了一遍。
    最后道:“五年之后,这些军户每人有五亩田,只要上交两成,这肯定是拉拢人心,为他卖命。”
    “朝廷核兵两百多,他练兵一千多,简直混帐。”这人又惊又怒,又是忌惮。
    朝廷没有任命海阳所千户,就是不想海阳所有太多军户。
    “他对外说是囤田的百姓,这也没办法啊。”陈济民无奈道。
    “练兵声音天天这么大,还叫百姓?”这人当然不信,他想了想,又问:“他发饷吗?”
    听说旅顺的兵,丁毅是发饷的。
    “好像不发。”陈济民摇头:“只分田。”
    “不发饷?”这人笑了:“若收成不好,收不到粮怎么办?这些人还不要闹?”
    “丁毅包吃。”陈济民道:“丁毅说过,若收成不好,收不到粮,所有人的口粮,他全包了。”
    “娘的,这家伙想造反吗?”这人倒吸口冷气。
    丁毅这样等于私自养兵了,放在那朝那代,都是死罪。
    但眼下他们却没有把柄,登莱大乱后,朝廷都要求当地,引流灾民,过来囤田,恢复生产。
    朝廷要问起来,丁毅也很好解释,我这是百姓,在囤田。
    至于训练,是因为登莱境内还有匪乱,可以自保。
    这人沉默了片刻,突然看向陈济民,缓缓道:“若朝廷有人下来查探,你愿不愿站出来,指证丁毅。”
    当,陈济民正喝茶呢,当的一声,茶杯就掉到桌上。
    他嘴角微抽,尴尬笑笑:“肖百户你别开玩笑了,指证丁毅何罪?”
    “你是朝廷指令的百户,他把你架空,让你天天打打麻将钓钓鱼,已经是居心叵测,无目王法,又私练兵马,分田收买人心,这田,是大明朝廷的田,难道是他丁毅私人的田--”
    陈济民面无表情想了想,突然道:“肖百户,大明朝挺小的,算了吧。”
    “什么?”肖百户不知他说这话几个意思。
    陈济民深深叹了口气。
    他刚来海阳一个月时,身边还带了两总旗老兄弟。
    一到这边就被架空,他是很不服,然后他写了个向上汇报的条子,让两兄弟,一个报嵩卫指挥使,一个报京城锦衣卫。
    大嵩卫指挥使贺铮在孔有德兵乱时,逃到青州,躲过一劫,后期官兵反击围困孔有德时,他又回到卫所,战后无功也无过。
    但战后他手上也没兵没人。
    孔有德大乱前大嵩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17员,指挥镇抚武略将军一员,千户10员,百户20员,并设立海阳、大山两所,都由千户充任。
    每所设人员一千三百多人,实际上两所加起来,连一千人都没有。
    贺铮回到大嵩所时,身边就十几个亲信手下。
    然后是杨端带了两百多旅顺兵来海阳所重建,这时杨端的部下比他这指挥使还多。
    杨端朝例拜见了他,还送了一千两银子给贺铮,又和贺铮说了几句,大意就是丁总兵向他问好之类。
    所以贺铮接到这信后,仔细考虑了好久,在第二天就转交给了登莱巡抚刘元。
第361章 大明朝很小的(求月票,求推荐票)(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