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情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太相见不相谋(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甄三姑娘和甄家太太一样,脑中浮现出一个词来。

    神仙人物!

    她就就见那贾宝玉挺直身子,对贾母行礼道:“见过老太太。”

    然后她就见对方的眼神再次看了过来,这一瞬间她呼吸骤停。

    这倒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甄三姑娘感受了对方眼神中,不经意间露出的威压,比今日见过的大离皇帝李闻成更甚!

    她甚至感受到了一股极为危险的气息,仿佛能威胁自己的性命一般,这在一般人身上绝不可能出现。

    为什么这人为什么给她如此危险的感觉?

    林黛玉对贾母见了礼,见甄三姑娘看着鲁智深发愣,心道这姑娘怎么了?

    花痴?

    贾母笑呵呵道:“两个玉儿,来见见咱们荣府的老亲。”

    两人见过甄家太太和甄三姑娘,各自落座。

    此时甄家太太才回过神来,看着鲁智深笑道:“比下去了!”

    甄三姑娘心想母亲这样护短的人,都承认自家的甄宝玉不如这贾宝玉,实在是两者差别太大了。

    甄家母女同是一样心思,荣府如何养出了这般人物?

    贾母心中得意,她已经通过史湘云,多少得了些史侯府的暗示,自己孙儿肯定在外面做了些不得了的事情。

    她还不太相信,今早一见鲁智深,发现其神晦含明,神藏内敛,不知道在外面经历了什,才现出了眼中那股神光来。

    如果鲁智深知道贾母几人的想法,当会感叹自己不经历间流露出的,是两世为人,两经锻打的精气神。

    他前世时候,一生都在渡世救人,迎着浊世的大潮逆流前行,但十数年杀人放火生涯,已经让他疲惫不堪。

    最终他感觉禅心蒙尘,被尘世困裹,渐渐忘却了自我。

    知道缘缠井被点化,方才现出一点神光,若有所悟,但仍未堪破。

    直到那一夜听潮,方才醒觉这一生都在独自前行,并无一人能真正完全了解他。

    孤独。

    所以他把眼一闭,就此遁去。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把眼睁开,已经再世为人。

    不同于被污浊世道裹挟的前生,那时他并未能真正拯救哪个女子,只带着浓浓的遗憾遁世而去。

    而此生上天像给他开了个玩笑,却让托生到了这女儿国里,脂粉堆中。

    他看着身边一个个女子的命运,在自己的影响下,从即将堕入泥沼的深渊中脱困,鲁智深突然发现了此生的意义。

    只要力量足够,便可以救人。

    他已经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道。

    杀人即救人!

    每拍死一个北莽士兵,他就感觉到冥冥中有数十大离百姓的生命被救了回来。

    感受到了他慈悲的杀意,胸口那半块玉也仿佛在欢呼雀跃。

    自悟之后,他再无人能挡,手持禅杖冲入敌阵,杀的对方胆战心惊,军心崩溃,连重兵保护的的南安亲王也被差点被他斩于马下。

    自此之后,他两世杀意百锻成神,终为大成。

    如今他站在那里,便已经不怒自威,其散发的精气如烟,扶摇直上,大观园众人大多不能察觉。

    林黛玉虽能察觉,但两人双玉连心,并不受影响。

    但甄家太太和三姑娘便不同了,她们皆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见多识广,帝王将相皆都见过,又通晓望气之术,一眼便看出了鲁智深的不凡。

    甄家太太犹豫起来,这种人物,岂是久居人下的?

    这种卧龙般的人物,不定哪天就一飞冲天,要不要下注?

    两边皆有心事,一时不知道如何说话,都沉默起来。

    甄三姑娘见鲁智深坐在那边,眼睛却一直看着身边的林黛玉,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我就那么不如她?

    在场几人神情,贾母都看在眼里,心中突然感到宽慰了不少。

    孩子长大了。

    本来以为自己能再庇护两人几年,但是如今看来,他们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贾母心里,还是偏向鲁智深的。

    不管鲁智深是谁的血脉,毕竟是自己看着他长大的,又对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有意,两人倘能婚配,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王夫人和贾母想法不同,只想把贾宝玉当做联姻的利用对象,就如同元春一样。

    元春本来可以嫁个如意郎君,如今却独守深宫,如今见王夫人又把持贾宝玉婚事,让贾母心中极为不快。

    但王夫人毕竟是贾宝玉名义上的母亲,母子之名谁也无法改变。

    子女婚配,最后能一锤定音的,还是父母。

    贾母也不能可能说出血脉的真相,这等于犯了欺君之罪,现在王夫人,就是个疯子,若不合她意,说不定她会拉荣府下水,干出极为可怕的事情来。

    抄检大观园就是个例子。

    所以贾母也在为难,王夫人的问题一日不解决,两人的事情一日难定。

    正在这时,琥珀打了帘子进来,说道:“回禀老太太,太太带着三姑娘等人过来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太相见不相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