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七章:攻心为上,粮满恐慌(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孙道华斟茶两盏,不徐不疾地缓缓道来。

    杨先安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并未出言相接。

    事实上,莫看其今日白日里从未走出过燕王府半步。

    但沮阳城内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事端,其皆了如指掌。

    其唯一有所不知的便是今日诸事间的具体账目。

    孙道华微微一顿,将其中一盏茶水轻轻置于杨先安身前。

    随即再度开口说道:“贼人之事,杨属官应当已然知晓。”

    “本官便不再多言了。”

    杨先安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孙道华继续下言。

    见此。

    孙道华略作定神,随即将今日各事账目事无巨细地一一道出。

    其中。

    于南城门平价售粮时‘叛变’的郡兵、衙役、官吏等。

    共计二百五十七人。

    其中一百二十六人被当场斩杀。

    六十八人死于临死高台提审时。

    余者则统统被打入郡衙大牢。

    待关键时刻当众问斩,亦或者事后集体问斩。

    除此之外。

    此番共有六世家、九商贾参与此事。

    其中一世家与三商贾乃燕地本土世家与商贾。

    现所有参与此番纵火焚粮一事的世家、商贾皆已全部伏法。

    其家财、粮食等物。

    亦已全部查封,则日便会充入官仓之中,以待平价售出。

    据初步统计,被六世家、九商贾被查封的粮食当有二十余万石之多。

    具体数目为何,仍待最终核验。

    归根结底。

    能于一开始便被逼的走投无路,只得铤而走险者。

    其自身体量皆不会太大。

    不多时。

    孙道华便已然将各种账目事无巨细地一一道尽。

    杨先安闻言不由得眼睑微垂,静静沉思片刻。

    片刻后。

    杨先安缓缓抬起眼睑,再度看向孙道华。

    “以当前的售粮速度。”

    “若是算上今日缴获而来的粮食。”

    “郡衙当能在坚持四五日之久。”

    “既如此。”

    “孙郡守明日不妨命人各押五万石粮食至涿鹿、居庸两城。”

    杨先安略作定神,随即沉声开口说道。

    闻听此言。

    孙道华不由得微微一愣。

    但心知许奕全盘算计的孙道华,转瞬间便明白了杨先安此举用意。

    一来,尽可能地减少这‘意外’多出来的二三十万石粮食对整个大局的影响。

    二来,借此加强外人对‘郡衙粮草极其充足’的认知。

    从而使朱、梵等家族入原计划般稳稳当当地入局。

    进而拉所有外地世家、商贾,以及本土心怀不轨的世家、商贾入局。

    在许奕所制定的原计划中。

    此番全面收网,由孙道华、庞文泽二人以官府的名义率先拉开帷幕。

    从而深层次地制造‘粮满恐慌’。

    待两三日后。

    ‘粮满恐慌’基本已彻底发酵。

    且第一批购得平价粮食的百姓,其所购粮食基本已消耗殆尽。

    到了这个时候。

    便是朱、梵、董等从属于燕王府一方的世家大族全面入局之时。

    届时。

    朱、梵、董等家族将会以高出平价四成上下的价格大举售粮。

    因孙道华、庞文泽平价售粮,制造恐慌在前。

    故而当朱、梵、董等家族大举售粮时。

    自一定程度而言,其并不会成为众失之的。

    而一旦朱、梵、董等家族于‘粮满恐慌’最浓郁之际大举售粮。

    其行为必然会将粮满恐慌彻底推向巅峰。

    届时伴随着朱、梵、董等家族大量粮食流入沮阳城。

    沮阳城粮价必然将会迎来全面崩盘。

    到了那个时候。

    一众外地世家、商贾手中所持有的粮食。

    卖与不卖,以何价卖出便再也由不得他们了。

    郡衙内宅书房内。

    思及至此,孙道华不知第多少次浸湿了后背。

    “好。”

    “就依杨属官之言。”

    孙道华略作定神,随即点头应道。

    “如此便有劳孙郡守了。”

    杨先安闻言起身拱手道。

    “杨属官客气了。”

    “此乃本官份内之事。何须言劳。”

    孙道华轻笑着起身还礼道。

    “天色不早了。”

    “孙郡守亦操劳了一整日。”

    “杨某便不过多叨扰了。”

    杨先安轻笑着拱手告辞道。

    不多时。

    孙道华亲送杨先安离去。

    待杨先安身影彻底消失于浓浓夜色后。

    孙道华不由得抬头看向空中弯月。

    ‘此事过后。’

    ‘吾与那庞文泽必将成为一众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那又如何?’

    ‘此事过后,吾与庞文泽必将留名青史!’

    不知过了多久。

    孙道华面带浓郁笑意地低下头,随即径直地朝着卧房所在行去。

    夜色。

    于这一刻起。

    愈发地浓郁。

    ......

    ......

    一夜无话。

    次日卯时许。

    些许璀璨朝霞如约而至地浮现于东方天幕之上。

    沮阳城南城门外。

    枯等一夜之久的三十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

    渐渐地自黑暗中苏醒过来。

    时间于无尽的等待中缓慢且艰难地流逝。

    辰时许。

    日出东方之际。

    数不清的马车满载着粮食再度自沮阳城四面八方不断地涌来。

    粗略估算下。

    其数量竟丝毫不亚于昨日之数。

    而在有心人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传播下。

    城外三十条见首不见尾的百姓无不知晓昨日郡衙共拿出整整十万石粮食。

    而今日运出之粮。

    若不出意外的话。

    当亦是十万石之数。

    一时间。

    枯等一夜之久的三十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无不爆发出道道震耳欲聋的叫好声。

    大半个时辰后。

    衙役、郡兵、‘民夫’、官吏、粮食以及临时征调而来的读书人无不归位。

    不多时。

    郡衙平价售粮再度拉开了帷幕。

    当午时来临,日上三竿之时。

    护城河外的三十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非但未有丝毫减少。

    反而愈发地壮大起来。

    与此同时。

    忽有大量马车满载着粮食自沮阳城南城门而出。

    与之随行的赫然是大量全副武装的郡兵。

    不多时。

    为首车辆不徐不疾地驶过护城河。

    径直地沿着官道一路南行。

    在有心人鼓起勇气的打听下。

    孙道华调十万石粮食,分别运往涿鹿、居庸二城,行平价售粮之事。

    如一道剧烈狂风般,瞬间席卷整座沮阳城内内外外。

    一时间。

    沮阳城内外百姓无不心安。

    孙道华既能调十万石粮食至涿鹿、居庸二城平价售粮。

    此举无异于用事实行动证明了郡衙粮食储备何其的充足。

    如此一来,沮阳城内外百姓又有何好担心的?

    而与沮阳城内外百姓心境截然相反的则是一众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以及商贾。

    当孙道华调十万石粮食至涿鹿、居庸二城平价售粮的消息传至一众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以及商贾耳中时。

    众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以及商贾心中本就存在的‘粮满恐慌’。

    瞬间愈发浓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