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二章:固本培元,悔不当初。(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夜色已然悄无声息地再度降临。

    次日卯时。

    东方天幕方泛起些许亮光之际。

    乔装打扮后的许奕在百余名问心百卫、赤血卫的暗中跟随下。

    再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沮阳城。

    待许奕等人身影彻底消失于沮阳城外时。

    一场不见丝毫刀光剑影,但却刀刀毙命,异常血腥的战争。

    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

    ......

    卯时过半,日出东方之际。

    沮阳城大街小巷内断断续续地燃起些许炊烟。

    就在所有人都在对那已然水涨船高至七两六钱银子方才能换来一石粮而绝望时。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自重建女祁城的告示张贴后,便再无动静的上谷郡郡衙。

    忽然再度正门大开。

    不多时。

    一个又一个身着皂衣,腰悬短手刀的郡衙衙役身骑快马浩浩荡荡地自郡衙而出。

    方一奔出郡衙所在的德政街。

    皂衣衙役们便极其目标鲜明地朝着四方奔去。

    一时间皂衣衙役行过之处。

    沿途百姓无不纷纷侧目。

    不多时。

    郡衙快班班头关大虎勒马于公孙世家正门前。

    “吾乃郡衙快班班头关大虎!”

    “今奉郡守之命!”

    “特来讨要公孙家主先前所承捐赠之粮!”

    “还望公孙家主速速开仓运粮至郡衙粮库!”

    不待公孙世家门房上前寒暄。

    关大虎自怀中掏出一张字据,随即大声喊道。

    不多时。

    公孙世家家主闻讯而至。

    方一行至家门前。

    便见关大虎手持字据稳稳当当地立身于快马旁。

    “公孙家主。”

    “此乃献粮字据。”

    “郡守有令,还望公孙家主莫要为难在下。”

    见公孙家主走出家门,关大虎遂手持字据快步上前。

    “好......好......好......”

    “放粮.......这就放粮......我这就放粮。”

    待彻底看清关大虎所持字据后。

    公孙家主瞬间神色恍忽。

    那字迹之上所书数目赫然正是三万石。

    若是以现如今的粮价来算。

    三万石粮食足足价值二百多万两纹银。

    公孙世家数代人拼搏百余年方才攒下百万两的家底。

    而现如今价值两百多万两纹银的粮食却要白白送人。

    公孙家主直感心头泣血。

    然而纵使其再如何不舍、再如何心头泣血。

    今日也必须将这三万石粮食拿出来。

    否则。

    公孙世家极有可能变成下一个上谷王家。

    亦或者渔阳曲家、谢家。

    “唉!”

    公孙家主悔不当初地重重叹息一声。

    随即失魂落魄地转身朝着家门内行去。

    当初若不是其听信了那琅琊王氏敬以及上谷王家家主的谗言。

    组织佃户至南城门向孙道华发难。

    又岂会有今日之失。

    “直娘贼的孙道华。”

    “早不来要,晚不来要。”

    “偏偏要等到这个时候来要。”

    公孙世家内。

    失魂落魄的公孙家主心中满是怨愤地怒骂道。

    与此同时。

    公孙世家外。

    关大虎略作定神,随即行至快马处再度翻身上马。

    而此时。

    公孙世家外已然挤满了附近百姓。

    关大虎调转马头,缓缓打量着身后百姓。

    细细打量一圈。

    见身后百姓无不面带饥色,神情麻木。

    关大虎不由得脚踏双镫,自马背上站了起来。

    “诸位父老乡亲!”

    “吾乃郡衙快班班头!”

    “今奉郡守之命!”

    “特来公孙家取粮三万石!”

    “以平高涨粮价!”

    “郡守有言!”

    “明日将会于南城门外!平价售粮!”

    “还望诸位父老乡亲明日务必捧场!”

    关大虎立身于马背之上,高举着手中字据大声喊道。

    此言一出。

    如平静湖面忽然落入一巨大山石般。

    瞬间掀起滔天巨浪。

    “什么!孙郡守平价售粮?!”

    “关捕头,明日当真平价售粮吗?!”

    “苍天有眼啊!有救了!总算是有救了!”

    “孙郡守真乃青天大老爷啊!”

    “咱们沮阳城有孙郡守在,真好真好啊。”

    “孙郡守前脚刚宣布重建女祁城,这才方过了半月有余,便大力筹粮抑制粮价,孙郡守当真为我沮阳城不可多得的青天大老爷啊。”

    “是啊是啊,咱们沮阳城有孙郡守在,真乃咱们之幸啊。”

    原本神情麻木的围观百姓一时间无不纷纷动容。

    麻木的脸色亦与这一刻迸发出涨红色彩。

    相比七两六钱一石的粮价。

    平价这两个字所带来的分量当真是太重太重了。

    至于三万石粮食够不够这么多人分这一问题。

    围观百姓中近九成九的人一辈子都不曾见过三万石的粮食。

    于此事上自然也就无法做出判断。

    但人潜意识里总是会将事情往好的地方想。

    故而,不够也够。

    但三万石粮食真的够吗?

    毫无疑问,此等数量自然是不够的。

    就在快班班头立马公孙世家之际。

    牛家、荀家、赵家、孙家、陈家、刘家等元月暴雨时曾聚佃户于沮阳城南城门处的一众世家豪族。

    其家门前少则出现一两名衙役,多则出现十余名衙役。

    昔日之账,今日必请。

    .......

    .......

    时近午时。

    日上三竿之际。

    一身澹紫色官袍的孙道华,精神抖擞地端坐于郡衙大堂太师椅之上。

    坐看一个又一个衙役不断地往来于郡衙大堂。

    “启禀郡守。”

    “荀家所承五千两银钱,现已全部带来。”

    “其所呈五千石粮食入夜前可抵达官仓。”

    “启禀郡守。”

    “赵家所承五千两银钱,现已全部带来。”

    “其所呈五千石粮食入夜前可抵达官仓。”

    “启禀郡守。”

    “牛家所承三万石粮食,明日酉时前可抵达官仓。”

    “.......”

    “.......”

    “启禀郡守。”

    “公孙家所承三万石粮食,明日酉时前可抵达官仓。”

    “城中百姓无不跪地高呼您为青天大老爷。”

    “......”

    “.......”

    伴随着一道道好消息的不断传来。

    孙道华本就精神抖擞的脸色不由得愈发精神起来。

    待其听闻沮阳城百姓纷纷跪地高呼其为青天大老爷这一消息后。

    孙道华脸色瞬间涨红。

    想其为官二十余年。

    何时被人以青天大老爷相称过?

    而现如今伴随着重建女祁城一事,以及今日索粮一事。

    其接连被人跪地大呼青天大老爷。

    假以时日。

    待其事迹愈传愈远。

    他日定能青史留名。

    更莫要提那本就会有其浓厚一笔的地方志。

    “青史留名。”

    “王爷果真诚不欺我啊。”

    思及至此。

    孙道华心中不无感慨地暗暗想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