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章 用心良苦(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让郭默惊喜的是,居然还有两大盘饺子。

    当然,这个时代这东西还不叫“饺子”,而是叫“角子”,饺子的名称还得等几百年。

    “默儿,敞开肚皮吃吧,你大哥没来,你得把你大哥那一份也替他吃了。”

    好嘛,这还有代替的。

    这是郭默在外过的除夕夜中,最为温馨的一次。

    芸娘紧挨着黄蓉坐着,不停地给她布菜,还亲自下手,用小刀割下烤全羊上最好的羊肉给她吃。

    当她知道,黄蓉居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时,惊讶不已,急忙询问她是怎么保养的?

    怎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黄蓉像生过孩子的样子。

    哎,郭默一头黑线,原来千百年来,女人关心的事情都一样一样的。

    哲别方才在客栈里,只顾着招呼部下尽兴了,自己倒没多喝。

    现在在自己家里,徒弟郭默又上门了,哲别自然开怀畅饮。

    十斤装的“草原白”,一会儿的功夫,就被师徒二人喝下去一半。

    小哈吉在中间坐着,默默地吃着饺子,他居然特别喜欢吃“角子”,对那些牛羊肉,倒没有太多的热情。

    只是娘亲也不经常做“角子”,每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倒是能吃个痛快。

    “师傅,您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我说?”

    有几次,郭默看到哲别欲言又止的样子,最终都是以一碗酒给结束了。

    “默儿,在我哲别这里,你可以放一万个心,除非为师死了,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于你。”

    哲别将一碗酒干了下去,语重心长地说道。

    郭默听的心中一阵感动,眼前又浮现出当年刚刚见面的情景。

    面对着铁木真,还有他带领的几百亲兵卫队,哲别就是现在这样的神情,只身挡在最前边,将自己和大哥郭靖护在身后。

    “哈哈,瞧师傅您说的,要是不放心您这里,徒儿怎敢过来?再说了,这个世界上,恐怕还没有让徒儿真正害怕去的地方。”

    郭默也干了一碗酒,豪气地说道。

    “‘七贤庄’的事情,师傅很是惭愧,没能护着你娘他们的周全。”

    对于“七贤庄”的事情,哲别是后来才知道的。

    哲别第一时间就找拖雷去了,也曾经因此特意质问过窝阔台,甚至还闹到了成吉思汗铁木真那里。

    毕竟,“七贤庄”内,不仅仅有郭靖、郭默的娘亲和师傅们,更有蒙古的华筝公主。

    恰好碰到韩宝驹带着封戈,率领亲卫队反出了蒙古军队。

    虽然事出有因,但事实终究是事实。

    尽管拖雷和哲别也“据理力争”,最终也没能说服成吉思汗,反而他们两人也遭到了排挤。

    “师傅,您快别这么说。现在蒙古正在跟西夏和金国作战,您这样的大将居然在后方养老,任谁都能看出您也被我们牵连了。”

    郭默不可能去怪罪哲别,“听风”在蒙古的力量虽然薄弱,但半年过去了,总会有消息被打探到的。

    拖雷被排挤,哲别赋闲在家的事情,郭默早就知道了。

    “牵连?哈哈,我哲别坐得端、行得正,只要我问心无愧,我还怕什么牵连?”

    “只是除了打仗,我哲别也不会什么别的,整天让我这样歇着,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看得出来,这是哲别的肺腑之言,尤其是看着蒙古的袍泽们,正在西夏和金国前线厮杀的时候。

    “师傅,也许开春之后,您和拖雷安达,可以争取到一个出征的机会。”

    也许是郭默不愿意看到哲别师傅,真的就这样沉沦下去,忍不住说了一句。

    “哦,是什么机会?”

    一听到有仗可打,哲别的眼睛都亮了,这还哪里像是喝了半天酒的人?

    “开春之后,也许东边的高丽国会不老实,保不齐会有所动作,您和拖雷安达就可以借机请命出战。”

    郭默缓慢地喝着酒,悠悠地说道。

    “高丽?默儿,你......”

    哲别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他也听出了郭默话里的意思。

    这是在告诉他,高丽会对蒙古的东部出兵,既然郭默能提前知道这些,说不定这就是他的手段。

    仿佛到现在,哲别才真正意识到,坐在自己面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徒弟郭默,更是大宋统领一国兵马的“燕王”殿下。

    哲别半天没有说话,只是自斟自饮在喝着酒。

    连芸娘和黄蓉也停止了窃窃私语,小哈吉却依然吃着他心爱的“角子”。

    “哎,也许为师真的是老了,大汗也老了......”

    哲别又喝了一碗酒,却难掩内心的落寞。

    “默儿,你能跟为师说一句实话吗?”

    良久,哲别放下酒碗,目不转睛地盯着郭默。

    “师傅,您但有所问,徒儿绝无隐瞒,绝无虚言。”

    郭默镇定地看着哲别,似乎意识到对方想问什么。

    “默儿,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能取得大宋官家如此信任?”

    是啊,郭默的发家史太过迅速,也太多神奇了。

    哲别也算是跟随成吉思汗打天下的老臣子了,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有像郭默这样取得官家如此信任的人。

    黄蓉也放下了快子,甚至把手从芸娘的手里抽了出来,看着眼前的郭默,还有哲别。

    “呵呵,哲别师傅,我知道您为何有此疑问,不过原因呢却很简单。”

    “因为,我根本不是大宋官家认的什么干儿子,而是大宋官家亲生的儿子,更是唯一活在世上的亲生儿子。”

    郭默说的很平静,声音也不是很高,哲别和芸娘却惊得半天没合上嘴巴。

    “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没想到,在大漠住了那么多年,你竟然隐藏的那么深?我只是不理解,你为何从小会长在大漠?”

    哲别到底是经历过生死的人,最先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还亲自给郭默满上了一碗酒。

    “哎,哲别师傅,我自己也不想啊——”

    见哲别师傅终于恢复了平静,郭默就原原本本的,将自己知道的身世来历,当众讲述了一遍。

    其中很多细节,连黄蓉都是第一次听说,知道郭默吃了不少的苦,不自觉就心疼地握住了他的手。

    “哈哈,默儿,你的真实经历比起那些传说中的故事,还要离奇、还要精彩的多啊。”

    哲别又干了一碗酒,一坛十斤装的“草原白”,都快要见底了。

    “好,如果开春之后,高丽人真有意动,我就和拖雷一起,请命出战。在此之前,我哲别绝对不会针对此事,多说一句。”

    哲别表态了,其中也饱含了对郭默的承诺和保护。

    蒙古的开春,那还早着呢,怎么也得等四五个月之后。

    否则天寒地冻的,依据这个时代的条件,根本就没办法正常行军。

    郭默见自己表明了身份,哲别师傅并未表露出任何过分的行为,心里这才多少放了心。

    其实,这是郭默想得有点儿多了,别说哲别还是他的师傅,也算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

    关键是现在的蒙古,只是西征西夏,南征金国,根本还没有要跟大宋交战的意思。

    在明面上,甚至大宋和蒙古,还是互为盟友的存在,哲别又怎会去仇视郭默这样一个大宋的皇子呢?

    “默儿,为师早就看出你非池中之物,打小你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只是没想到你竟然有这样特殊的身份。”

    “哲别也老了,不知道还能再征战几年。为师现有一事相求,还望看在当年传艺的份儿上,不要驳了为师这张老脸啊。”

    “将军,您喝多了吧?今天是大过年的,还是不要说那些不吉利的话了。”

    哲别的语气有些沉重,就像在托孤一样,听得芸娘的心里一阵难受。

    “哈哈,芸娘啊,你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我哲别征战半生,就算哪天真的死在了战场上,那也是死得其所。只是哈吉现在还小,又是我最看重的儿子,待在我身边也没什么长进了。”

    “默儿,哈吉虽是我的儿子,却也有一半汉人的血脉,我想求你收他为徒,教授他兵法武艺,不知你能否答应收下此子?”

    没想到哲别竟然要自己的儿子,拜郭默为师,还是在知道了对方的真实身份之后。

    甚至,为了能说服郭默,不惜强调哈吉有一半的汉人血脉。

    要知道,在蒙古人眼里,他们的血脉才是最高贵的。

    “师傅,哈吉的兵法、武艺,我都可以传授,可是要他拜我为师,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毕竟,您是我师傅,按理说哈吉还是我的小师弟呢。”

    “哈哈哈,默儿,枉你自小聪明,不肯墨守成规,怎么突然变得像你大哥,那样的循规蹈矩了?”

    “从今往后,咱们各论各的,我依然还是你师傅,哈吉却要做你的徒弟。”

    谁说哲别是个武夫,是个粗人?

    他比谁心里都明白,师弟能够跟徒弟相比呢?

    自己现在已经受到排挤了,年龄也这么大了,要真等到窝阔台当权那一天,说不好还能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让小儿子哈吉拜郭默为师,也是为他的将来着想,也算是为家族多留一条后路。

    郭默是谁啊?

    现在看来,铁定是大宋将来的官家了。

    就郭默的实力和抱负,很可能也是一位冠绝当世的雄主,儿子跟着他,哲别放心啊。

    “哈吉,你不是一直崇拜你郭二哥吗?今天你可愿意拜他为师?”

    见郭默还在犹豫,哲别对着旁边的小儿子道。

    哈吉在哲别刚刚开口的时候,就彻底傻眼了,这是要拜师吗?

    他太愿意了,做梦都想的啊。

    一听哲别问他了,都没来得及回答爹爹的话。

    直接推开凳子,来到郭默面前,撩衣服双膝跪倒在地。

    “师傅在上,请受徒弟哈吉一拜——”

    说完,“嘣嘣嘣——”连着磕了三个响头,跟当初的呼延德有一拼。

    “哈哈哈,好小子,比你爹聪明,不愧是我哲别的儿子。”

    这头也磕了,师傅也叫了,郭默还能反悔的吗?

    “好哈吉,起来吧,为师收下你了。”

    郭默虽说有些为难,但也真的不能驳了哲别师傅的面子,或者说更多的是哲别对自己的信任。

    “出门在外,为师也没带什么东西,这两锭黄金你就拿着吧,正好大过年的也图个吉利。”

    郭默伸手,从怀中摸出两锭黄金给了哈吉。

    离开大宋之前,郭默将自己身上的银票,大多数都兑换成了金银。

    毕竟银票是大宋的,在别的国家使用明显不方便,尤其是在蒙古。

    “哈哈,默儿,这难道是当年为师送给你们兄弟的,那两锭黄金吗?”

    郭默也不禁莞尔,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自己竟然收了哲别师傅的儿子为徒。

    而拜师的时候,也像十七年前一样,给了徒弟两锭黄金做见面礼,这难道是轮回吗?

    “默哥哥,这个徒弟也有我的份吗?”

    旁边的黄蓉突然问道。

    哲别和芸娘听了有些不解,郭默赶忙介绍了,自己之前收那几个徒弟的情景。

    二人这才恍然大悟,都不用再吩咐哈吉,他早就跪倒在黄蓉面前,

    又磕了三个响头,口称“师娘”。

    自此,郭默和黄蓉,就有了第五个徒弟。

    因为杨过的年龄实在太小,只好将哈吉排在呼延德之后,位列第四。

    而可怜的杨过,在老四的位置上还没坐稳几天呢,又沦为了杨老五。

    “哈吉,从今往后,你首先是郭默的徒弟,然后才是我哲别的儿子,这句话你要牢牢记住!”

    哲别的话,让郭默心中再次沉甸甸的,他知道哲别师傅的意思。

    只是不清楚,现在满心欢喜的哈吉,是否能体会到,老爹的良苦用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