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万年满勤我成了一代宗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秦川坐而论战,怀民纸上谈兵(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怀民提出自己的疑惑。

    “我当趁你吞没五万士卒之时,夺你长平关!转攻为守,粮草一断,彼时汝二十万大军,必定早于我军溃败。”

    秦川面露伤感。

    “你那五万士卒本就是弃子?”,这让张怀民更加惊诧了,这统帅竟然不惜以五万将士的性命做局。

    “那我倒是不认为自己输了,起码我和大军死在一块,也算是死得其所。”

    张怀民并不敢苟同秦川的做法,这是一招毒招。

    “其实赵军若是长期坚守不战,我军必然无可奈何,此次战败只是怀民兄太过自负罢了。”秦川淡淡开口,分析着他笃定的战事

    发展。

    “这点,我又何尝不知。”张怀民感叹一声,摇了摇头道。

    “那为何怀民还要率领大军出关决战呢?”,这下轮到秦川面露不解了,“莫非是怀民兄想要谋求最大战果?”

    “非也,秦川兄岂不闻,用兵者必定穷兵黩武,苛捐杂税必然加在赵国百姓身上,长期对峙,赵国百姓必然民不聊生,军队能耗得起,百姓耗不起,唯有一决死战,才能结束这两国纷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张怀民淡淡解释心中所感。

    “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怀民兄忧国忧民,秦川佩服!”,秦川当即拱手,对张怀民的情怀表示由衷地赞叹。

    “好一个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就算明知不敌,也得拼上一场,攻守之势并非一成不变,我并没有把握住战场的优势,要是我军驻守之时不断派出小股骑兵游击袭扰,步步蚕食,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张怀民不由得扼腕叹息,

    “可惜没如果。”

    “怀民兄太过较真了,我们这只是演练而已,待会将这想法写在答卷之中,必然一鸣惊人。”,秦川却是开朗一笑,一场论战下来,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不少不足,现在他对这场选拔更加有把握了。

    考试很快开始,秦川将这场论战直接原封不动地填了上去,并将张怀民提到的可能策略,见招拆招,很快就写完了一页。

    但是他立马就发现,字数竟然还不够八百。

    就在他疑惑之际。

    有了。

    秦川心有所悟,

    当即落笔写道。

    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防备过于周密,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

    密谋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而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

    最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

    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打防守相对薄弱之敌。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敌人的处境越是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时机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

    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

    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

    我方则暗中策划,另有图谋,做好充分准备,伺机而动,不要使敌方有所察觉而引发意外的变故。

    这就是外表上柔和,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