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哥点头道:“确实有内情,不过是倾轧攻讦那些,不过刑部既下人了,也将案子查明了,涉案的几个武官都革职,巡抚跟总督这里已经会免罚……”
九阿哥摇头道:“都革职?那不是和稀泥!既是查清了不实,那守备怎么也没保住?”
四阿哥解释道:“云贵地方不同,土人多,流官过去彼此攻讦,伤了朝廷体面,需要严惩”
十三阿哥也说道:“不冤枉,朝廷本就有律令,流官不许在地方娶亲……”
那七品官告的是五品官“强娶父妾”,而不是“强纳”,就晓得这其中有蹊跷
多半是遭了算计
九阿哥道:“就是闲的,多年没有战事,地方绿营干养着,倒是自己内斗起来……”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没有说话
他们比九阿哥看的多,晓得官场倾轧有时候不能看表面
这官司表面上是七品官与五品官的官司,实际上背后有其他
否则小小的案子也不会直接惊动兵部,又转到刑部来审
不过是争权夺利罢了
主要的人隐在幕后
这个就没有必要跟九阿哥细说了
十三阿哥过来,就是专门说水泥的,眼见着辰正了,也说完了,就回刑部去了
九阿哥也不主动揽差事,继续看着八旗司的文档,尤其是留心内务府三旗的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文档看了,各家各户的家底就都在眼前摆着
九阿哥挑认识的看,先看的高家
高家家道中落过,前些年名下还真没有什么红契产业
这几年因为攒下些银子了,才在南城置了几个铺子,不过很快就转出去了
没有转给旁人,而是转给了高衍中的三个出嫁女
这也是慈父心肠,给女儿补嫁妆
对于这个,九阿哥倒是不算意外
高家三个儿子,除了小的还在官学读书,剩下两个都有了官身,倒是三个女儿,年岁排在前头,出嫁的时候家里没起来,嫁的也是寻常人家,这个时候贴补一二,也是顾全骨肉情分
接着,他又看曹寅家的
内城一处,是宫里赐的,在朝阳门到崇文门中间
南城一处,是后头买的
再看李煦家,名下宅子就多了
有内城两处,南城一处,通州一处
孙家呢……
住的是皇城里的官房,没有私宅
三大织造,三个做派
九阿哥挑眉,他不喜李煦,可是也不大喜欢孙文成
这也太没成算了,几代人没有私宅
不过这也是包衣常态
旗人不大爱攒钱,铁杆庄稼,多是开多少饷就都花掉了
他又去看董殿邦家
到底是有爵位的,子弟有跟着打仗的,瞧着私产比寻常包衣丰厚多了
他看的津津有味儿,脸上也带出来
四阿哥正好处理完公文,脖子酸了,起来走动走动,就发现九阿哥脸上表情不对
他晓得九阿哥在看八旗司的红契文档,就有些好奇,走到近前,道:“可是有什么不对?”
九阿哥将手中文档递给他,道:“就是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怪不得旗人都爱当兵,还是打仗油水厚!”
董家的产业,主要都是三藩之乱平定之后那几年添置的
那几年,他们家有子弟跟着打云南
四阿哥接过来看了,见是董家的,道:“这是内务府老人了,早年太皇太后最信重的就是他们家……”
否则也不会特意从他们家选了一个格格入宫为嫔妃
九阿哥道:“您再瞧李家跟曹家,父辈都是做到二品的,怎么家底相差这么多?是不是曹家隐匿了私产,还是真的清廉?”
他对曹寅印象很好,可是父子两代织造,就没有攒下私财?
金家父子也是两代人,抄家也抄出来不少
四阿哥对两家了解的更多些,道:“不一样,曹寅之父一直是内务府官,二品侍郎是给的加衔,不是实缺李煦之父一直经营地方,一路上从辅官到知府、布政使,官至巡抚……”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心机(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