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只想当奸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历史奇怪的走向(一)(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曹丕只得收回兵力,全心全意的对付这两个大麻烦。

    而郑太祖也得到了喘息之机。

    要说郑太祖的家底,其实也有些复杂。

    他所带来的班底,都是从西域长史府里出来的。

    本身也没多少人,更是缺粮少食。能占据张掖这个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对他来说是非常紧要的。

    在张掖,他可以补齐自己所需的任何资源,除了人之外。

    而如何招募士兵,也成了郑太祖的头等问题。

    胡人、羌人自不必说,这两个族类根本就不讲信誉,临阵倒戈那是常事,郑太祖又不像马超跟他们沾亲带故,利用他们属于是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郑太祖只好在西域诸国招兵买马。

    经过两年的蛰伏,因刘备的病故,导致郑太祖与刘备的联盟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空窗期。

    曹丕本想借此机会除掉这个让自己头疼许久的眼中钉,但没想到对方的行动更加迅速。

    几乎是在曹丕刚刚得知刘备已死的消息后,郑太祖就已经出兵天水,并且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包围天水城,把武都、金城等等其他地区派来的援兵全都打了落花流水。

    等曹丕派出的军队赶到的时候,郑太祖已经是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整个凉州。

    打这开始,郑太祖便再没了什么大动作,彻底的蛰伏了起来,任凭魏蜀吴三国打的头破血流,他也

    按兵不动,只是在暗中积蓄力量。

    六年后,曹丕死了。十一年后,诸葛亮也死了。

    后三国时期,人才逐渐凋零,这就到了郑太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他也没闲着,他就好像有收集癖似的,后三国时期的许多名将,有一大半都被他收入麾下。

    譬如正史上威名赫赫的邓艾,莫名其妙到了他手底下当上了大将军。

    还有像平民出身的徐质啊,世家出身的王濬啊等等,但凡是能排得上名号的,好些个都不知道被他用什么手段哄骗过来,在他手底下做事了。

    总而言之,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力量,在诸葛亮死后是完全的爆发了出来。

    他联合蜀汉,花了三年的时间,将曹魏大半的土地都收入囊中。后来邓艾又设计阵斩司马懿,曹魏是彻底的元气大伤。

    三年之后又三年,六年的时间,郑太祖跟蜀汉瓜分了整个曹魏,而接下来就该到对付东吴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来东吴一直在看戏,同时也在积蓄力量。

    一时间自然是难以攻打。

    但郑太祖貌似对孙权特别了解,他利用孙权好猜忌又自大狂妄的性格,屡次三番派人在东吴的群臣当中施展离间计。

    搞得孙权是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直到找了个由头砍了好几个,心头这才好受一些。

    他好受了,被砍的人,家属可就不好受了。这帮人看着孙权是恨得牙根都痒痒,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敢怒不敢言。

    孙权这个人对帝王之术很有造诣,平衡之道被他玩的炉火纯青,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大臣能忍着这么个家伙直到他死的原因。

    不过,再会玩弄权术,也挡不住一个了解你的人想要弄死你的意图。

    郑太祖五年的功夫啥也没干,一边休养生息,一边派兵跟东吴小打小闹一番,一边持续不断的派人在东吴造谣。

    这东吴群臣明知是有人在惹是生非,孙权也明知如此,但孙权是什么人呐?

    那可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的主。

    步骘、吕岱等东吴老臣都让孙权弄死了。凌统的儿子凌烈、凌封,那是凌统死后孙权亲自接到宫里当儿子养的。

    结果凌烈出事,孙权还是给这俩孩子一起弄死了。

    陆逊入宫进谏,结果作为所有谣言中最严重的一位,他受到的猜忌是最多的。

    第一次入宫,孙权把他喝走了。

    第二次入宫,孙权留他在宫里,背地里竟派人去他家里搜集罪证,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找到,但这一次却彻底得罪了陆逊。

    至于第三次入宫,那完完全全就是一场鸿门宴了。

    陆逊是绞尽脑汁,费尽心神,才从孙权手里保住一条小命。

    第二天晚上他就带着全家从东吴出逃,半路被孙权派人拦截,家将杀出一条血路才护送他逃到城外。

    而郑太祖早早就派人在此等候多时了。

    结果本想投汉的陆逊无奈之下还是带着全家投了郑,谁叫人家救了自己一命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