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五章 面见建文(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上去见建文帝,李煜没有别的心思,纯属好奇而已!

    真的只是对这个千古奇葩皇帝的好奇而已!

    老爷子是千古唯一一个以藩王造反夺了皇位的人,朱允炆自然是唯一一个被藩王起兵赶下皇位的皇帝了。

    飞龙骑脸的局,硬生生的被这位玩输了!

    更奇葩的是,他还不是那种鱼肉百姓,只顾自己享乐的昏君!

    他只是蠢,并不是坏!或者说,他的坏只是对叔叔们坏!他对那帮子文臣可好得很,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不少读书人每每提及建文皇帝如何如何。

    他也曾锐意改革,想一改洪武年不合理的苛政。

    他只是被儒家忽悠傻了,言必称古,崇尚周三代而已!却不顾及大明的实际情况。

    他的改革,看起来很提神,却偏偏把士农工商勋贵藩王得罪光了,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与其说他是被燕王赶下皇位的,倒不如说他是自己把皇位生生作没的。

    若是他延续洪武年间的规矩,十个燕王造反也给平了!或者说,把建文帝从皇位上换下来,牵条狗上去,燕王都不可能赢!

    李煜甚至怀疑,老爷子当年以八百亲卫起兵造反,压根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打进应天夺了皇位,最大的可能只不过是临死前疯狂一把,让世人记住他燕王之名而已:

    他燕王是战场上的大将,只能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可就没想到,建文帝这么能作,也如此之蠢!

    优柔寡断,临阵换将,信了黄子澄的话,撤了小败一场的耿炳文,换上了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的骚操作来了!

    北平保卫战,瞿能攻进了张掖门,眼看着就能端了燕王老巢了,李景隆下令撤兵;郑村坝之战,南军战事稍有不利,李景隆迅速领兵后撤,把数十万人的辎重留给燕军,还未通知攻打北平的南军军队;白沟河之战,燕军几近覆灭,这时一股旋风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大乱,燕王抓住机会,奇袭南军后阵,此役,夺了南军辎重,招降南军十万。

    那可是帅旗的旗杆啊,胳膊粗的木头,拿斧子砍都得砍一会儿,能被风吹断?

    此役之后,李景隆被撤换,换了盛庸,可燕军也发展起来了,双方互有胜败,燕军却始终被压缩在北平、保定、永平三地。

    建文三年冬,燕军绕过盛庸,直扑应天,拿下灵璧,渡过长江。时应天城中有兵二十万,凭借应天坚城,固守待援,等待勤王大军即可;可偏偏这时候朱允炆也不知信了谁的邪,竟命李景隆守金川门。

    果然,李景隆不负众望,燕王一至,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

    建文帝还在宫中等着勤王大军呢,一回头,四叔打进来了!只能点上一把火,剃了光头,换上僧袍熘之大吉了。

    如此奇葩的皇帝,如此被儒家忽悠傻了的皇帝,老爷子竟然担心自己死后建文帝作乱?实在是有些多虑了!

    李煜沿着盘旋而上的木质台阶,登上佛塔九层,刚转出楼梯口,还未曾露面,一把钢刀便迎头噼来。

    那钢刀偏了三寸,且刀锋向后,想来是只做威慑,并不打算取人性命。

    但李煜可不惯人臭毛病!

    那钢刀虽快,但在李煜眼中,却如同乌龟漫步,电光火石之间,李煜飞起一脚,直踹在那络腮胡子大汉腰间。

    那大汉冷不防受了这一脚,两眼鼓气,身形不受控制倒飞出去。

    噗通一下摔落出两丈远,大汉忍着剧痛还想爬起,却被和尚抬手制止,这才一屁股坐下,揉着肚子,五官扭曲在一起,无声喊庝。

    “他没受伤,但下次若是再没礼貌,怕是会丢了吃饭的家伙。”

    李煜站在和尚对面,冷澹的瞥了大汉一眼,这才拱手弯腰行礼:“侄儿见过大伯。”

    朱允炆比老爹朱高炽大了一岁,李煜叫声大伯没毛病。

    “你便是瞻基吧?好俊的身手。”和尚轻抬眼皮,面带微笑。

    我是瞻基,不是瞻基吧,大伯你都当和尚了,咋还骂人呢?李煜心猿意马,思绪天马行空,仔细打量了一番建文帝,只见他身着僧衣,头顶六处戒疤,面容和蔼,留着稀疏的山羊胡须,却未曾仔细打理,僧衣上也打着几处补丁,想来生活过的拮据。

    也可能是佛学高深,不在意外物了。

    “大伯好兴致,我爷爷已至塔中,大伯却坐在这里,安心……”李煜目光落在朱允炆手中的念珠上:“盘串儿?哟,乌黑油亮,还是紫檀的?”

    纵使是已经出家为僧,多年研习佛法,朱允炆听了这话,也忍不住嘴角一抽,这大侄子听起来有些不着调啊,这便是四叔选的皇太孙吗?大明前途堪忧了。

    “你若喜欢,便与了你吧。”朱允炆一抬手,将念珠抛过来,李煜却屈指一弹,念珠原路返回,再次落在朱允炆手中。

    “侄儿从不信什么佛,留之何用?大伯盘玩多年,都出了包浆了,还是留着吧。”

    朱允炆嘴角又是一抽,感觉自己禅心欲破,赶紧从怀中掏出一个明黄色丝绸包裹,放在身前。

    “此乃传国玉玺,当年我从宫中带走,不过是一死物耳,现物归原主。”

    李煜俯身捡起,当场打开。

    这所谓的传国玉玺通体洁白,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印面鱼鸟篆,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一角残缺,以金补之,印泥暗红,显然是多年前所留。

    彷的不错,几可以假乱真了!李煜微微冷笑,别人不识得此物,他能不识得嘛!这东西,他在别的世界把玩过数十年!

    眼前这一块,与原版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肩部的“大魏受汉传国玺”与右侧“天命石氏”这两处痕迹罢了。

    想来时大明开国之时,太祖爷嫌弃这两处难看,才命工匠省去了吧。

    “多谢大伯恩赐。”老祖宗干的事,李煜也不揭穿,重新包好玉玺,对朱允炆再行一礼:“请大伯安坐,侄儿先把这玉玺拿下去。”

    李煜本来想跟建文帝聊聊的,可见了这和尚却发现,没什么可聊的。索性见也见了,接下来如何,便听从老爷子罢。

    一层,朱棣紧皱眉头,闭目沉思,塔上脚步声临近,朱棣睁开双目。

    “可验证过了,上面,是他吗?”朱棣声音带着三分希冀。

    “应该是吧。”李煜取出所谓的传国玉玺,放置于地,亲自解开明黄丝绸,玉玺呈现在老爷子面前。

    “我掘地三尺未曾找到,果然是被他拿走了。”朱棣盯着玉玺,沉默良久,忽然伸手一把抓起玉玺,端详了片刻,长叹一声:“他……肯将此物给我了?”

    “回爷爷话,建文帝说物归原主而已。”李煜略有迟疑:“不过,孙儿读过史书,看这玉玺,倒像是……”

    “彷造的是吧?”朱棣不置可否的一笑:“当年你太爷爷遣将攻破大都,也未曾找到此物。有传言是被顺帝带去草原了。你太爷爷便命人彷造了一块,此物,便是我大明的传国玺,真与假,不重要!”

    这话说的在理!老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得位最正,其正统性,岂用区区一块石头来保证?便是没有又何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