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新生活(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杭州的新家,那套可以远眺西湖轮廓的大平层里,苏宁和父母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好几天。

    他们穿梭于杭州各大商场和家居市场,一点点将这个空旷冰冷的空间填充出家的温度。

    如今的王秀英早就忘记了儿子的大手大脚,反而是兴致勃勃地挑选着窗帘布艺、床品餐具,精打细算着性价比。

    虽然儿子一再表示不必省钱,但她还是乐在其中,可能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快乐。

    苏大强则负责体力活,安装一些小家具、调试电器,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

    苏宁则把握整体风格,尽量确保舒适和美观。

    看着原本样板间似的房子,逐渐变得充满生活气息,冰箱里塞满了食物,阳台上晾晒着衣物。

    苏大强和王秀英心中那份因儿子“败家”而产生的肉疼感,也逐渐被一种实实在在的“家”的归属感所取代。

    这里,真的成了他们在杭州的一个落脚点,一个新的港湾。

    ……

    一切安排妥当,生活步入正轨后,苏宁这才驾车前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办理正式的复学报到手续。

    再次踏入这座知名学府,苏宁的心情平静而复杂。

    学校的老师和管理人员显然已经了解过他的特殊情况,看到他确实恢复良好、精神饱满地前来报到,都表示欢迎和欣慰。

    复学的手续办理得很顺利。

    学籍得以保留,但因为缺席了整个大一学年的课程和考试,他无法直接升入大二。

    根据规定,他需要作为大一新生,从第一学期的课程开始重新读起。

    对于这个结果,苏宁坦然接受。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与之相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状态。

    不过因为去年已经经历过大学军训了,所以苏宁这一次便是被免除了。

    重读大一,对他而言并非惩罚,而是一个夯实基础、重新适应大学生活的宝贵机会。

    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一边学习,一边从容地处理《按摩师》后续事宜以及思考未来的规划。

    ……

    而在杭州这边陪伴了儿子近半个月后,苏大强和王秀英的思乡之情渐浓。

    老家的海鲜摊虽然托了亲戚暂时照看,但终究还是放心不下。

    杭州虽好,毕竟不是自己的老家,安土重迁的老两口还是更喜欢青岛。

    而且,他们也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和学业,他们不能一直留在身边。

    临行前夜,王秀英做了一桌子儿子爱吃的菜,反复叮嘱:“苏宁,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按时吃饭,别熬夜学习,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

    虽然她知道苏宁如今是个富豪,但是絮絮叨叨,全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苏大强则话不多,只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操心。遇事沉稳点,别冲动。”

    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骄傲。

    第二天,苏宁开车将父母送到杭州东站。

    看着父母通过安检,不断回头挥手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之中,苏宁的心中涌起一股酸涩与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前行的动力。

    送别父母,苏宁的生活正式进入了新的轨道。

    他就像一个重新读档的玩家,带着满级的经验和技能,却心甘情愿地从新手村开始,体验着曾经错过的平凡而珍贵的校园生活。

    课堂上,他认真听讲;图书馆里,他埋头阅读。

    世界的纷扰和娱乐圈的浮华仿佛被暂时隔绝在了校园之外。

    此刻,他只是浙大一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大一新生苏宁。

    他的未来,既有眼前的书山学海,也有远方未曾停歇的精彩故事,正等待着他去书写。

    ……

    浙大紫金港校区。

    正式开学一周后,苏宁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然而,他并未像其他新生一样完全融入宿舍集体生活。

    那个位于西湖畔的大平层,无论从舒适度、隐私性还是便于处理自身事务的角度考虑,都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但这需要获得学校的正式批准。

    于是,在一个下午,苏宁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来到了学院辅导员办公室。

    辅导员是位姓李的年轻女老师,对苏宁这个“特殊”的新生早有耳闻……

    高分考入、因重大事故休学一年、如今返校重读。

    “李老师,您好。我想申请校外住宿。”苏宁语气平和,将一份申请书和辅助材料递了过去。

    李老师接过材料,有些惊讶:“校外住宿?大一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哦。是和室友相处有什么问题吗?”

    她首先想到的是常见的人际关系矛盾。

    “不是的,李老师。”苏宁微笑着摇头,态度诚恳,“室友们都很好。主要是因为我的个人情况比较特殊。”

    他指了指材料中的一份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和心理评估报告:“我去年遭遇车祸后,虽然身体基本康复,但医生建议最好能有一个更安静、更利于休养的环境,避免过度嘈杂和集体生活可能带来的潜在压力,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彻底恢复和记忆功能的稳定。”

    他又补充了另外几份材料:“这是我在学校附近住所的房产证明复印件,地址就在这里,离学校很近,很方便。这是我的紧急联系人和担保人信息。最重要的是,这是我的个人承诺书,保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绝不因校外住宿而迟到、早退、缺勤,确保学业不受任何影响,并愿意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一切责任。”

    李老师仔细翻阅着这些材料,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理解和慎重。

    医院的证明很有说服力,提供的住址确实很近,担保人也看起来相当可靠。

    最关键的是,苏宁表现出来的成熟、条理和责任感,完全是有理有据。

    她沉吟了片刻。

    校规是死的,但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特殊处理。

    让一个还需要持续康复的学生强行住在嘈杂的宿舍,万一出点问题,责任更大。

    相反,如果他能保证学业,住在校外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里,或许更有利于他的恢复和学习。

    “嗯,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李老师最终点了点头,在申请书上签下了“情况特殊,建议批准”,并盖上了章,“我会把你的申请和这些材料提交给学工部审批。问题应该不大。不过苏宁,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承诺,保证学业,注意安全,定期和我保持沟通。”

    “一定!谢谢李老师!”苏宁郑重地接过批好的申请,向老师道谢。

    离开办公室,苏宁松了口气。

    这个合理的理由和充分的准备,顺利为他争取到了校外居住的自由空间。

    这意味着,他可以在大学校园生活和个人事业之间,找到一个更灵活、更高效的平衡点。

    他既能够享受校园的学习氛围和同龄人的交往,又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处理自己另一面事务的私密空间。

    ……

    只是苏宁的这张脸,对于原本的同学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很快一年前的那些老同学都是惊讶了起来,毕竟他们都快要把苏宁这个人给忘了。

    “哎,你看,那不是苏宁吗?”

    “真的是他!他回来了?”

    “好像听说休学了一年,现在重读大一了……”

    “可惜了,当年他高考分数挺高的……”

    “感觉他变了好多,具体哪变了说不上来……”

    课间休息时,有几个以前还算熟悉的同学过来打招呼,语气中带着关心和些许不自然:“苏宁,你没事了吧?身体都好了?”

    “回来了就好,课程跟得上吗?有问题可以问我们。”
第三十一章 新生活(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