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章 实验室财源,挖CEO(求订阅)(1/2)
    
	
    
    
    	    将固态电池弱化,做出一二三四五代产品都没问题。
    最后在专家的意见下,陆行舟将固态电池分成五代产品。
    每代产品能提高当前产品六倍。
    可以半年或者一年发布新一代产品,这样就能发3年或者6年了。
    在这期间,还可以研究下一代产品。
    让别人拍马也赶不上陆行舟实验室的进度。
    几天后陆行舟和实验室的小伙伴,重新做出了一块新的电池,块头更大, 但实际上比最优秀的30倍电池却弱得多。
    小的水晶一样的30倍电池很透明,现在做成大电池,反而变得没那么透明。
    不过看起来更加好看,里面有亮闪闪的稀有金属,其实都是无用的金属混合物,为了把电池质量变差弄的。
    c台也过来拍摄,还做了一期专题节目, 将陆行舟研发固态电池的经过记录下来。
    其中并没有涉及技术机密,都是明面上的东西。
    陆行舟还重点讲了讲超导材料。
    这篇论文将在近期《物理研究》期刊上发表。
    而且这次就没有什么英文版本了,物理研究编辑部也来了脾气,上次吃力不讨好。
    这次干脆不出英文版。
    国外的学者想要知道论文详情,那好呀,自己找人翻译!
    不惯着。
    夏国学术界,也终于迈出坚实的一步。
    陆行舟的论文很重要,正在最新领域研究的学者们,为了赶上进度,必须要看这篇论文,不然就落伍了。
    这在后来,倒是造成夏国留学生多了一门兼职生意。
    那就是翻译夏国的论文。
    普通翻译还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必须相关领域的学生。
    外语有个缺点,那就是遇到很多专业名词,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词汇。
    每次什么产业出现了新技术, 那就只能重新造一个词。
    远远比不上夏语优秀。
    就算不懂科研的普通夏国人,一般都能从字面上理解一些名词的含义。
    可外国人就不行了。
    比如医学领域, 如果说一百年前,本来只有10万个医学词汇。
    现在, 医学词汇恐怕就超过几十万个。
    想要学医,相当于所有词汇都要重新学。
    无形中就增加了深入学习一门学科的门槛。
    陆行舟的新闻在几天后播出,论文已经提前刊发。
    最先看到这篇论文的自然是国内学者,他们当时就惊为天人!
    什么情况?
    国内竟然有团队研究出了常温超导材料!
    这简直就是划时代的科技技术啊,无数行业都将被这个科研成果改变。
    不说别的,要是超导材料的价格不是特别高,那是不是所有电线都能够被更换呢?
    以前的电线,使用的铜芯。
    现在有超导材料,完全可以使用超导材料。
    这种材料,最大的特性,就是0电阻,那岂不是没有额外电能消耗。
    市场实在太大了。
    当学者们研究完陆行舟发表的论文,顿时在学术界造成八级海啸一样的影响。
    所有人都意识到,世界已经要发生巨大改变了。
    原来超导材料,竟然是石墨烯薄片制作。
    只要约束电子就能用石墨烯薄片获得超导材料,陆行舟更是在论文中将怎么制作这种超导材料的办法都给出来了。
    看到陆行舟这么干,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是专利已经申请,别人看到成果也无法在专利上做文章。
    大家又知道石墨烯薄片其实是二氧化碳和镁制作。
    就算需要用到别的稀有金属,恐怕造价也不会特别高。
    一时间,无数购买材料的订单信息,发到了陆行舟的逆水实验室官方邮箱。
    因为别人想要复刻这个实验,进行其他研究,就必须使用石墨烯薄片。
    而全世界,目前只有陆行舟这里能够买到石墨烯薄片。
    陆行舟知道后,当即联络夏工集团,生产出的石墨烯薄片,优先给他的实验室。
    他在转卖给发订单来的国内实验室。
    超导技术的应用范围太广了,有无数领域都可以深入研究,陆行舟相当于给所有科学家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蓝海。
    所有人都可以去这个领域研究。
    出了成果,只要不是陆行注册专利的领域,都可以获得大量收益。
    当然他们有收益,陆行舟也有。
    因为这些人使用的材料,都需要他的石墨烯薄片。
    现在陆行舟又和夏工集团合作建厂。
    兜兜转转,还是他受益。
    冉奇作为陆行舟的首席律师,但现在也必须负担起商业上的事。
    因为陆行舟忙不过来了。
    他要优化固态电池,领导实验室做实验,学业的各种课早就不去上了,导师也没有给他安排任务,但还是忙不过来。
    最后只能让冉奇顶上,让他出力。
    毕竟一个实验室正常经营,在没有后续投资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能够自给自足。
    现在出售石墨烯薄片材料就是门不错的生意。
    冉奇找到陆行舟,汇报最近的情况。
    “老板,必须请个专门的经理人负责这摊子事情了,我是律师,现在还在帮你买大楼,好多事我也不擅长啊。”冉奇说道。
    陆行舟点点头,他自然知道企业发展,肯定需要很多人才。
    可惜发展速度太快,没顾得上这方面。
    现在看来不找经理人是不行了。
    “你辛苦一下,暂时顶一顶呗,不然那么多订单,就浪费了,这都是钱啊。”陆行舟说道。
    他实验室的官方邮箱,全是各种求购邮件。
    因为陆行舟没有报价,无数实验室都自己主动开价了。
    现在叫价最高的,已经到了10万一克!
    就是为了抢先获得石墨烯薄片,然后复刻陆行舟的超导材料实验,研究别的东西。
    石墨烯薄片,夏工集团按照协议,不能单独出售给外面的商用实验室或者公司。
    这都是陆行舟把持在手里的业务。
    夏工集团只能生产自用,目前工厂还在建设,其实产量很低,都是实验时得到的产品。
    比如现在攻克1平方米技术,一次性生产1平方米石墨烯。
    这么多石墨烯薄片,加起来也不到一克。
    当然成本也不高,几乎几分钱的成本就能制作1平方米。
    这些实验制作的材料,优先送给陆行舟实验室,毕竟他在做固态电池嘛。
    夏工集团也希望陆行舟做出成果。
    实验材料都没有收钱。
八十一章 实验室财源,挖CEO(求订阅)(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