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黑科技游戏具现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验证和保密(求订阅)(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以实验将这种石墨烯薄片的各种化学反应。

    又太多可以实验的地方了。

    林丰池甚至开始产生怀疑。

    这样的学生,真的是自己带出来的?

    好像自己完全没有交给陆行舟什么东西。

    都是给书单,让陆行舟自己看出来的。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重复实验,林丰池亲自主持大局,他来进行后续实验设计,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

    陆行舟继续重复实验,看能不能成功。

    刘涛也负责做一组类似的实验。

    一小时后,陆行舟这边再次得到一片一平方厘米的石墨烯。

    而刘涛却一无所获,他的那片金属,已经有黑色斑点。

    这显然是镁和干冰反应,出现了碳。

    “我的天,这到底怎么回事!”刘涛快把自己头发抓秃了,但就是想不通。

    这次陆行舟还是单独在自己房间做的实验。

    林丰池见状笑了笑说道:“只要你小师弟能重复实验就好,应该是有一些诀窍。”

    说完他看向陆行舟。

    “嗯,是有些特殊的地方。”陆行舟肯定的点点头,但并没有说诀窍在什么地方。

    这东西,肯定不能随便说啊。

    石墨烯批量制作,还是这么大一块,价值实在太大了。

    就算是导师询问具体参数,陆行舟也不会轻易说出来的。

    除非是国家实验室,要购买这项技术,用在j事上,用钱买技术或者材料,他才可能透露。

    否则谁问陆行舟都不会说。

    最关键的就是干冰那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厚度,还有镁颗粒以及重量。

    这种微观层面的化学反应,可以肯定是量子力学范畴。

    量子层面大家都没有研究透,有太多未解之谜。

    就算别人知道陆行舟的关键点,是重量和厚度上,其实也无法获得成功。

    首先6位数,相当于6+6位的密码。

    需要尝试1000000次寻找组合。

    这100万是干冰的厚度100万种可能,重量和颗粒大小也是100万种组合可能。

    最后叠加在一起,还要再寻找数据。

    而且别人也不知道是精确到小数点第六位,万一是10位呢,所以基本不可能复制这个实验。

    就算用超级计算机找到重量和厚度组合了。

    那人类又如何在现实里,测量这样的厚度和重量呢?

    最小的重量单位是阿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1微克=1000纳克;1纳克=1000皮克; 1皮克=1000飞克; 1飞克=1000阿克;

    虽然有最小的重量单位,可人类最小能测量的重量,其实没有达到阿克级别。

    前几年利用碳纳米管技术,科学家才终于设计出了一种能测量病·毒的秤。

    当病·毒放在碳纳米管上,电流经过碳纳米管可以通过计算摆动的频率来获得它的韧性和硬度数值。

    这个数值就可以计算出碳纳米管上病·毒的重量。

    虽然人类已经可以精确测量病·毒这么重的微观物体,想要找到陆行舟制作石墨烯的相关参数依旧很难很难。

    也需要很多年时间,才可能成功。

    毕竟这可是22世纪的技术,就算陆行舟现阶段,也是通过虚拟空间才实现的操作。

    当然他肯定以后也要设计现实里的测量办法,这才可能将技术推广。

    否则,他就解释不清楚,自己怎么测试到的这个重量。

    别人要生产石墨烯,难道每次都找他提供干冰和量好镁的重量。

    好在前期不用关心这些,谁想要石墨烯薄片,找他购买就好了。

    就算用在j工上,这点也是无法改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