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黑科技游戏具现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导师惊讶!(求订阅呢)(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表面的金属片已经稍微加热,上面一层金属片自动和干冰脱离。

    留着下层金属片和表面一层干冰片。

    现在很厚,需要进一步放置,让它慢慢变薄。

    这也考验火候,陆行舟在虚拟空间里知道,干冰厚度不是精确的0.3纳米,而是后面有六七个小数点。

    模拟实验时,陆行舟就发现这个参数也不能有任何错误。

    另外镁粉的大小,颗粒重量,也要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就算陆行舟目前也没办法在现实里获得准确数值的镁粉。

    他这次实验,没打算成功。

    也就试一下。

    想要成功陆行舟也有了办法,那就是利用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的物品不能拿去外界,也不能作用于真实物品。

    但在实际操作时,却有其他操作手法,会发生神奇的现象。

    当初陆行舟就用硬盘拷贝过文件,也就是说电子转移在虚拟和现实是相通的。

    也可以理解为量子层面,两者相通。

    还有一点,在质量重量厚度上,也可以参考。

    比如陆行舟无法在现实里获取精确的镁粉重量,但可以用模拟实验室的重量,再模拟一个天平,一边放真实物品,一边放模拟的东西。

    同样有用!

    这样,就能得到精确镁粉重量。

    现在镁粉陆行舟是提前量好的。

    现实里无法在纳米干冰的厚度上做到精准。

    他打算先随便尝试下,待会还是用模拟实验室,获得精准厚度。

    方法也不难,这次就不是天平,而是直接厚度对比。

    在虚拟实验室,陆行舟可以放大自己的视角,最大可以观察到石墨烯的网状结构。

    他只要虚拟出一块夹板,将正确的干冰尺寸和现实拿进去的干冰平行夹在一起。

    随着干冰融化,最终会在厚度上和标准尺寸相同。

    只不过制作这一步,需要他离开众人视线,悄悄回到个人空间。

    看着陆行舟一通操作,众人才明白是他们想简单了。

    原来不是直接用干冰和镁反应。

    还有这个特殊真空环境,和非常薄的干冰。

    这个厚度的干冰,大家以前还没见过。

    众人看着陆行舟夹着金属块放进特殊仪器的中间凹槽内。

    要是没有金属块支撑,干冰估计会直接碎掉。

    随后就是释放镁粉,实验空间封闭,抽真空,用电点燃镁粉。

    所有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

    林丰池也认真起来,把小小的干冰实验,弄得这么复杂,他也第一次见。

    有很多东西,就算稍微改变实验环境,获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难道陆行舟真能靠着这个办法,获得石墨烯。

    困扰人类十几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林丰池自然能看出,这个实验能够扩大规模。

    重要的是实验现象。

    要是这个实验能成功,陆行舟的天赋在他这里就要重新衡量了!

    陆行舟这种灵光一现的实验方法,在科研领域非常重要。

    而且如果这次陆行舟能成功,那马上就能全球知名,他这个导师也跟着面上有光。

    众人此时都在想,干冰和镁在这样的环境燃烧,就能得到石墨烯,这也太神奇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