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565.内廷方案(2)(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多了,这群人也理解不了,所以朱由崧简单的一笔带过:“用处大的很,至少能让朝廷造出行的更快、载货更多的船来。”

    王灿成一皱眉:“陛下,这些小道实在不宜登上朝廷大雅之堂!”

    朱由崧冷然道:“这些小道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求富’,但‘求富’是小道吗?朝廷若是富裕,则可施恩百姓,以舒缓民生,至不济也不用再行加征三饷之类的残民之举了,所以,这不是小道,而是为国为民之圣人之道,正所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若只是因为引申为求利或夺利而恶之,这是愚蠢的行为,显然是圣人之书没读好了!”

    朱由崧这么一说,王灿成一下子哑壳了,朱由崧也不以为意,便冲着李泰看了一眼。

    李泰会意,便继续言道:“大理寺,负责审理官员、复核死刑、主导三法司会审及等级更高的圆审,提供特赦和大赦名单,参与刑部律法司组织的《大明律》中《刑律》的修订和增补,解释《大明律》并编写《大明律》所涉及的各项律法的司法解释及应用规范和应用范围······”

    朱由崧推行的这次官制改制实际只取消了礼部和鸿胪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的程度不算太大,但朱由崧的目的是建立更专业的政府机构,所以,在各部机构更定后,朱由崧还会进一步推行分路进仕,即法务官也好、财务官也罢,亦或是营建体系的官员,都应该在专业领域晋升,只是少量出挑的,才允许从条条转入块块,而这种跨部门晋升的,将在一定程度后,调入詹事府,从而成为内阁的候补成员。

    没错,朱由崧将改变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传统----其实已经改了,这不,孙传庭就不是翰林出身,但孙传庭的境遇只是战时特例,朱由崧想要的不是特例而是制度化!

    李泰说完后,李谙说了结尾词:“至于六科和都察院,就不说了,除了品阶晋升、职权做了规范外,内部设置基本不变;当然,这些只是朝廷的相关改制,地方将在朝廷完成改制后再做相应的官制变动。”

    马士英想了想,言道:“臣恳请陛下容臣等回去考虑几日!再做讨论!”

    朱由崧答道:“告诉你们,就是让你们回去讨论的,但也不要争论不休,且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要么用司礼监的方案,要么你们拿出你们修正的方案来!”

    马士英瞅了瞅孙传庭和张国维,见两人都微微颔首,便应道:“臣等明白,稍后给陛下一个明确的报告······”

    马士英等人退了下去,朱由崧却把孙传庭给留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