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字码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总商(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宝利行的卢湛和太和行的林曼陀年纪尚轻,都还未成大气候,年逾五旬的赵习瞻,无论资历还是名望都压他人一筹,且每次朝廷赈灾捐款他总是慷慨解囊,因此颇具名望的赵习瞻今日终如愿以偿登上了总商之位,这一天他足足盼了十五个年头。

    赵习瞻今年五十五岁,他有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凤眼薄唇,最醒目的标志是他那粒尖尖的虎牙。

    他身材还算修长,只是个子不太高,但整体看起来气质尚可。

    也许是他那混血夫人基因太过强大,他的大儿子赵清阳和女儿赵虬枝与他长得都不算很像。

    好在小儿子赵仲阳跟他的相貌颇为相似。

    赵习瞻早年家境贫寒,世代为农。

    其父赵雨山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像许多做着科举梦,热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贫苦读书人一样,把闱场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

    三十岁时赵雨山才获得考秀才的资格,可是没多久,一场风寒便夺取了他的性命,为了给他医治,赵家更是雪上加霜,家徒四壁。

    赵习瞻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也想走父亲赵雨山的老路,长大后凭借个人的天赋,加上勤奋和努力,二十二岁那年他总算是考中了秀才,成了一个生员。

    但即便脱去了童子身份,也并没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赵习瞻依然贫困潦倒。

    于是不甘居于人后的他决定弃文从商,因而只身一人来到广州闯荡。

    他摆过地摊,卖过料泡,做过小商贩,在茶楼里当过伙计,虽然都是在底层工作,但他却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这也是赵习瞻人生的转折点。

    石湾窑货小人这种跟核桃般大小的玩具做工较为精致,头似绿豆,手像芝麻,还能吹出声音。

    初流至广州时,很受小童喜欢,本地也就两三文钱,相当便宜,但听说寓居香港的洋人觉得新鲜,因而赵习瞻不辞辛苦从石湾购买了上千个窑货小人将其运至香港,转手卖给了洋人,每个的价钱竟涨到了一块银元。

    也正因如此,不到一年他就赚下了近两万两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