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章 通情达理(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番征兵是个新颖的事务,听刘仁开口,诸多正准备回到各自署衙的武勋们顿时重新围拢过来。

    朱极本想将刘仁叫到自己的那间屋子里,见状也只能满足这些人的好奇心,招手让护卫送来几张椅子,而后招呼所有人坐下来。

    “此番征兵,乃是为今后改换军户制做尝试。稳妥起见,我打算先在直隶及江浙三地征召。

    你且记清楚,务必要让各指挥使司向那些青壮说清楚,役期四年,每月与军户一般有饷银禄米。但有牺牲,一概予以百两白银的抚恤。

    最为重要的,不会被编为军户,四年期满依旧放归乡里务农,不过每年有一个月的训练,训练期间粮饷由朝廷提供。”

    随着时代的发展,百姓的日子越发好过,很多人不再对当兵吃粮出生入死感兴趣。尤其朱元璋还定下了军户制度,更是让不少民籍望而却步。

    所以此次征兵的关键还在于前期到位的宣传。

    朱极的嘱咐刘仁自然只有点头的份,但如此朱极还觉得不够:

    “此外,设立武备学堂的事情,也让各指挥使司宣扬宣扬。尤其是今年学堂收了三十多个小旗的事情,必须要让三地的青壮都知道。”

    当日朱元璋在武备学堂门口说话的时候那些百姓的反应朱极可历历在目,其实如果当真将征兵的范围圈定在京师周边,三万名额只怕不够抢的。

    零零总总补充了许多点之后,将刘仁送走的朱极发现身边那些武勋们全都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

    “殿下,咱家婆娘有几房远亲,不知此番征兵,能不能让他们也去?”

    谁家还没几房穷亲戚。

    虽说在场的都是爵位在身,但他们的恩荫也只能覆盖到父母妻子,平素对那些眼巴巴盼着得到提携的亲戚也只能拿些钱粮打发了。

    远亲自不必说,可是到了近亲那里给钱粮就有些难受了。

    给少了,面子上不好看。给多了,自己的腰包不好看。

    如今这征兵来得恰逢其时。有廖永忠和吴祯在东瀛清理过一遍,戍守东瀛比戍守边镇要安全很多。如果再加上各自的运作,今后万一能如朱极所说到武备学堂里走上一遭,那这提携之恩可就大了去了。

    一干武勋眼巴巴地看着朱极,倒是提醒了他。

    “征兵是各指挥使司的事情,大都督府不能轻易干涉他们的事务。三万员额之外,我会再找陛下要百来个名额,你等那些亲戚挑精壮能干的送来。”

    该通情达理的地方朱极不介意通情达理,但需要告诫的事情朱极也不会忘记:

    “这些人我会派人专门看着,如果他们真的有本事,军中自有他们的前程。但是你等谁要是敢乱伸手,这大都督府里可没有第二个周德兴了。”

    提及周德兴,武勋们纷纷缩了缩脖子。

    虽说明面上周德兴的处置很轻,可谁都知道,如果自己也抱着这种心思乱来,只怕皇帝会念兄弟旧情,这位雍王殿下可不会再手软。

    第一百零六章 通情达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