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戬 (二)(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王还未休息,作为起居相伴的史官自然也就不能休息。

    然而,人老了,总归精力不济。

    史官艳羡看了一眼还在散步的赵高与嬴政,低头叹口气,又捶了捶自己的腿。

    之后的片刻之间,嬴政做出了摆手的姿势。

    赵高便就此离开。

    史官打了个呵欠,算算时间,觉得还有些时间要熬,不禁心中哀叹:君主太过勤勉,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如史官所想,送走赵高,嬴政果然又回到了殿中拿起竹简。

    那些大约是还未处理完的国事吧。

    史官摇头晃脑,跟随着在自己熟悉的位置坐下来,就着明亮的灯光检查自己一天以来的记录。

    “还记得过去秦国国内庶人造反的次数吗?”嬴政的声音响起来。

    史官愣了一下,下意识就要记录。

    然而面前一暗。

    光线被遮住。

    史官抬头看来。

    是嬴政。

    嬴政走近了一些,问道:“记得的吧?你们素来都有记录东西的习惯。”

    史官迟疑,随后起身恭敬行礼:“陛下。”

    “礼数就算了。”嬴政丝毫都不在意礼数。

    “陛下所问,臣想知道,为何。”史官不答反问。

    嬴政点了点头:“那就是说,你有记录。”

    “有的。”史官点头。

    否认并没有什么意义。

    “果然是有记录的……”嬴政点点头。

    按照规矩,秦国是不应当有这些记录的。

    秦的习惯,一向是记喜不记忧,记功不记过。

    因此史料在诸国之中,算是比较简陋。

    而民众的造反,无论在何种语境之中,都该说是一种绝对的恶和绝对的过。

    因此正常的官方史书之中是不记录的。

    但是秦国的史官和别国的史官其实一直都有所联系。

    他们同行世代记录史实,各家之中,多有联姻、通信。

    尽管交通不便,一封信要送上一两个月,花耗成本巨大,但这种联络几乎从未中断。

    由着这个,嬴政就觉得,造反这种事情,只怕史官们也是记录了的。

    如今一问,当真有所记录。

    “那么,历年之来,秦国庶人造反,自先王之任,有多少次?”

    “十六次!”

    十六!

    嬴政瞳孔骤缩。

    “如此多么?”

    “灾年里头,一年可以有四五次,只不过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史官奇异看着嬴政。

    “那么朕即位以来呢?”

    “四次。”

    四次,也很多了。

    “都发生在何时,何地?”嬴政发问。

    他脸上只有探究的意味,而看不到愤怒或者不解之类的意趣。

    史官越发觉得奇怪。

    “王初年,二年。”

    “都在巴蜀地带。”

    嬴政缓缓点头:“这么说,最近这几年,没有发生过庶人造反的事情?”

    “据臣所知,没有。”史官摇头。

    他是距离历史和事实最近的人,很多时候,不言不语,心中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都有自己的判断。

    往上上溯三位君主,数十年中,史官一直那么沉默着。

    官方的史书和私下里的史书他都在记录。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戬 (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