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玉森自然对刘仁祥所说的话不是全部相信。而刘仁祥自己,当然也没有说什么真话。二十二年过去了,跟胡相有关系的都死了,自己还活着,谁又能来指认自己呢。有一个事情,现在除了刘仁祥之外没人知道。他祖籍杭州,当年因为战争所迫,家毁人亡,徒留他一人在世,且当时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本来他饿死的他,正好碰到胡惟庸,便就赏了口饭吃,做点杂活。后来舅亲那边联系上了,便就离开了胡惟庸这里。对于胡惟庸来说,不过是顺手为之,但对于刘仁祥来说,却是活命之恩。当年胡惟庸见他还识字,便就给了本书,让他以后好生学习,报效国家。自此他发誓,一定要努力。天道酬勤,星光不负赶路人。无论是童试还是乡试,他都是位列前三甲。只是时运不济,那一年的会试,被朱元章给取消了。在京师,他也确实去了胡惟庸的府邸,但却不是去求官,而是求学。自然不存在什么被轰出府邸的事情,而是胡相告诉他,让他继续努力读书,未来不久,定会再度重开科举。而当时的胡惟庸,因为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就不可能收什么学生之类的。本身胡惟庸虽有几分才学,但毕竟小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当老师这样的事情没有什么必要。直到,胡惟庸被赐死。‘老师他不是谋逆。’看着狄玉森离开的背影,刘仁祥的眼神变得冰冷。微微张开手掌,可以看到掌心的老茧。他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自小就学过武艺,在二十二年前,胡相被赐死后,更是一番苦练。宅院里只有他一人住,只是因为这个宅院不过是他的掩护罢了。‘朱元章,这次没能杀死你,等着吧,总会有机会的。’‘不过既然都开始怀疑到我这里了,看来最近要消停一下了。’‘君子报仇,三十年不晚。’刘仁祥的心中也有些无奈,想要行刺,是多么大的难度,他根本不可能和其他人合谋。尤其是民间,他曾经私下打探过,发现那些所谓的江湖杀手,对于朱元章的好评如潮。再者说了,花钱找刺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什么样的价钱,可以让人去刺杀大明皇帝。这不是一两人可以搞定的。侯子坚是他的棋子,利用侯子坚对江夏侯的忠心去行刺朱元章。‘可惜,那个废物,怎么这么没用,这么多人过去,都没有杀死他,连伤都没伤到。’‘废物,全是废物,晋商的杀手,还说是什么死士。’想到这里,刘仁祥就气都牙痒痒。侯子坚是一波,晋商那边更是一波。这些年来,刘仁祥暗中联络所有对大明不满的人,并没有什么效果。江南地区赋税是高,可达官贵人家底子厚,活得舒坦,胆子也小。还是因为去年的谣言桉,太孙殿下对于晋商的捕杀,让他找到了机会。可惜,最终是作了无用功。‘朱元章,我不急,我才四十,你已有六十六,等你死了,大明传承换代之际,便就是我的机会。’‘君子报仇,十..三十年不迟,我看你还能活多久。’‘便就是再等十年又如何。’‘我要你在九泉之下,也不得瞑目!’刘仁祥的眼中是慢慢的恨意,其实本来他没想到这么多的,是京师的变化,给了他新的高度,还有内心中的欲望。京师越发的繁荣,他的心里头便就越发的不甘心。他总是感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胡相的尸体上。‘终有一天,我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刘仁祥心中疯狂的咆孝。而在咆孝完之后,他紧紧的闭上眼睛,半晌后睁开,已然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往后的日子,他要完全的忘记之前做过的事情,好好的当这个吏部主事。....京师的凶杀桉,还有陛下遇刺的事情,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快就被百姓们抛到脑后了。毕竟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京师的百姓还有商人来说太过遥远。每日清晨开门后的财迷油盐,才是今天的所需。朱英曾经在前世的时候,听说过关于三十三两白银的驭民之术,其实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章的制度下,也会有一点这样的偏向。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稳定的。但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便就是阻碍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在十四世纪,所谓十四世纪,便就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如今大明这边,正是在十四世纪的末期。也就是意味着西方文艺复兴的萌芽,已经开始了。一场东西方之间隐形的文明竞赛,现在就已经开始了。朱英不知道自己百年后的大明,是否能够一直的兴盛下去,还是说多延续两三百年的国祚。可是即便是延续两三百年的国祚,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便是没有了满清,如今的制度延续下去,大明不过是另一个满清罢了。所以,要改变,要真正的改变。唯有快速的发展工业化,才能使得大明的国力,不断的向上攀升,才能避免历史上的悲剧,再度重演。想到这里,朱英便开始认真的关注目前京师的工厂发展。现在京师的工厂,基本上都是掌控在群英商会的手里,而朱英已经开始在有意识的引导民间团体的发展了。而对于工人的待遇问题,也在朱英的重视之中。显然,虽然有条例,但是那些开设的工厂,还是黑着良心去剥削。“一个月一贯宝钞,他们是怎么做得出来的,难道要视我大明律法于无物吗。”“所有牵扯到里面的官员,一个都不要放过,严查严办。”看着宋忠递过来关于目前工会的情报,朱英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保障好关于工人的待遇问题。至少基础的标准,都是需要给到的。按照现在工厂的定额,即便是最便宜的月钱,也当是需要四贯钞才可以。目前粮价比较平稳,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每个月的口粮大约需要三贯钞的样子,如果还有老人的,四贯钞只能是刚刚好。当然,这是建立在只有一个男人负担的情况下,多数一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都有几个子女,老人可以共同负担。妇女也可以做一点事情填补家用,如此算下来,每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有一点富余。这些富余,便就是一个家庭的底气,如果遇上什么病症之类的,也不用过于担心。大明的医道发展还是比较靠谱的,很多药材的价格都是非常的低廉,即便是老百姓的家中,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不会轻易被拖垮。目前来说,做到这个程度,已然是朱英的极限了,这还是因为有着高产作物的不断发展,让许多地方的饥荒得到了解决,保证了多数百信的温饱后得以如此。但是一贯钞,别说是负担一家子人了,便是一个人的口粮都不足够。“殿下,按照目前的户部那边的统筹,那些工厂的掌柜,其实是足额发放的月钱,但是这月钱经过层层缴纳之后,便就是所剩无几了。”“不过像是这样缴纳的情况,只有半年的月钱是如此,半年之后,便就会慢慢的涨回来。”“做满一年,月钱就会变成四贯钞。”宋忠补充说道。朱英冷笑一声:“那这其他的三贯钞,又是去了什么地方。”宋忠回道:“其中有两贯钞,是到了牙人的手中,还有一部分,是工厂需要缴纳的工具费用,服饰费用的抵扣。”听到这话,朱英笑了。果然后世的一些克扣方式,并非是独创的,哪怕是相隔千年,当有漏洞可以钻的时候,依旧会钻进去。这跟文明的程度没有任何的关系,跟受教育的程度,也没有关系。完全就是贪婪在作祟。“吩咐下去,牙人禁止从工人的手中收取月钱,工厂需要按照规矩置办的工具,服饰,全部当由工厂自行承当,不得向工人收取任何钱财。”“另外,你去告诉张伯,让他牵头成立工人工会。”
第474章 工人公会的成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