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第一兵法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九十章 树,只我巨鹿能种(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巨鹿培育的第一批苗木长大了,树枝在在七月初扦插种下,到八月,一开始快子长的小树枝长到了半人那么那么高。

    长到这个程度,李孟羲觉得可以移植了。

    但,到底树苗什么时候移植成活率最高,是长到半人高的时候成活率高还是长到一人多高的时候成活率高,这并不清楚。

    所以,最好是测试一下。

    巨鹿有规模宏大的植树大业,树木成活率稍微高那么一两个点,全境就能多上几千上万棵树。

    于整个植树计划而言,穷尽效率是有必要的。

    测试开始了,李孟羲做了以下安排——

    现在树苗主要是杨树苗,杨树苗已经长到半人高了,李孟羲令人挖走半人高的杨树苗三百棵,找一块地种下。

    等过了几日,等树苗再往上长一寸,再挖三百棵,再找地种下。

    以此类推。

    依此方法,过半年以后,再对比存活率,到时当能知道,到底树苗长到多高时是最佳移栽时间。

    俗语道,树挪死,人挪活,树苗除了培育困难,移植时的死亡率也不低,所以,如果能确定最佳移植时间,种树大业可直接提高一二成效率。

    巨鹿城外的育木田已有八十三亩,田中培育起的苗木数量多达五万八千余株,这只是短短两个月所培育出的数量,规模化育苗的效率果然恐怖。

    在多达五万八千株树苗当中,八成都是杨树,剩下的是其他树木。

    在剩下的二成当中,有用枝条扦插的,有用种子种的,凡所在田里种下的,大多都长出了小苗。

    在育苗田里走着走着,前边两排杨树长到一人多高,杨树苗长的又细又长,极其的挺拔。

    李孟羲不由停下看了一眼。

    一旁的农业部官员走上来跟李孟羲解释说,这几排杨树,是隔三差五撒了一些杨树芽的汁,长的就是快。

    农业部官员口中的杨树芽汁,其实是生长素。

    十几斤树芽提取出的生长素,才只能种半亩地。而要搜集树芽,一个人出去上攀下爬忙活一天才能掰到一小把树芽,十几斤树芽,得几百人忙活一天。东西好归好,成本太高了,也就只能用到苗木培育上来,用别处都亏。

    李孟羲看着能比其他苗木高出一倍去的树苗,心中赞叹,生长素果然神奇。

    杨树这玩意儿性价比其实不高的,生长素其实最该用的地方,是用在人参上,人参本来十年才能长到手指头粗,喷点生长素,一年长成萝卜大,这是李孟羲想到的生长素性价比最高的使用方法。

    问过军医田卜等人有无参种,有无谁种过人参,田卜他们一脸见鬼的表情。

    军中有干人参,参种没有,人参也就种不了。

    不过呢,被李孟羲盯上了,就跑不了了,早晚一天萝卜大的人参会被种出来。

    走到桑苗地块,地里的小桑苗矮矮的,叶子大大的,像是一株株绿莹莹的草。

    于整个育苗产业中,有限的生长素最佳的使用之处就在这里,采集来的所有树芽,提取出的所有生长素,除了枝条扦插时泡了一点生长素以外,剩下的几乎所有生长素都撒到了桑苗上。

    寻常木类当中,杨树长的比较快,而桑树长的慢,桑苗有生长素的加持,勉强跟上了杨树的生长速度。

    地这头是桑苗,地那头是杨树苗,杨树苗到腰高了,桑苗到腿那么高。

    如果说在桑苗和杨树的对比中,生长素的作用体现的不够明显,再往前走,有半亩没有撒生长素的桑苗,边上撒过生长素的苗都到腿高了,叶子都有铜钱大了,而未撒过的小苗还不到膝盖高,细的跟快子一样。
第八百九十章 树,只我巨鹿能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