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第一兵法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六十六章 难题横亘(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铁匠们竟然知道熟铁条为什么没化,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李孟羲听得不明所以,“额,这为何,熟铁难化于生铁池中,反过来就成?这是何意?”

    之后,在铁匠们耐心解释之下。李孟羲隐约明白了。

    按铁匠们的说法,生铁好化,烧一会儿就能烧软了,熟铁不行,烧老半天不化。

    原来,生铁跟熟铁融掉还不一样,熟铁融掉竟然远高于生铁,所以,能让生铁变成汁水的温度,却不足以让熟铁融化,所以熟刀条丢生铁池里,根本不会融化。

    所以说,反过来就好了。

    乃是,以熟铁流入范中,丢生铁条,这样,生铁条一定会融化。

    可,到底为何,为何铁中炭多了,融掉会下降,而且炭越多,融掉也会越低。

    李孟羲眉头紧皱思索许久,他联想起了另一件事,初中或是高中,物理或化学课上有讲,大概是讲,物质中杂质多了,就更容易融化。

    所以,雪天想让雪化的更快一点,就撒些盐,或是撒些雪,撒任何不是雪的东西,都能让雪化的更快。

    原来如此,炭于铁,也是杂质,加入了杂质,铁的融掉就降了。

    所以有杂质的生铁容易融化,没杂质的纯铁不易融化。

    原来如此。

    融点,杂质,杂质和物质融点的关联,想要让一种不容易融化的物质比较容易融化掉,加杂质就行,李孟羲恍然大悟。

    想明白了,原来灌钢法,不是生铁熟铁随便怼,而是必须生铁片丢入熟铁池中,若反过来,铁片就不会融化。

    可又一想,依然不成,拒铁匠们说,出炉的铁汁都是生铁汁,那熟铁汁哪里找去,熟铁又不好融化,温度比较难达到,难道得去找煤才行?

    又一个难题横在了李孟羲面前。

    李孟羲带着不解问一众匠人,“生铁我知,可生铁又是如何变成了熟铁?”

    匠人答说,生铁化熟,炒炼可得,亦可千锤百炼以得熟铁。

    亦可,生铁烧热打薄,再丢平旷处放着,使其自凉,凉了变化为熟铁。

    炒炼,炒钢法也,一听原来熟铁是用炒钢法炒出来的,李孟羲顿时满心卧槽,生产熟铁原来跟炒钢跟百锻钢是一个工艺来的,这可好,炒钢也好百锻钢也好,耗时费力,产量低了去了,没办法大量生产熟铁,没有大量的熟铁,灌钢法又怎么灌。

    还有让李孟羲不明白的,既然生产熟铁与钢乃是一个技术,原理都是一样,都是通过炒炼或者锻打将生铁中的炭降低,那为何不直接从生铁锻钢,而非要更进一步生产熟铁呢,军中那么多熟铁刀又是怎么回事。

    匠人们的回答打消了李孟羲的不解,原来,百炼钢也好,炒钢也好,生铁脱碳的度量很不好把握,锻打的少了,炭含量高,刀打出来依然脆,而打的多了,炭排的干净了,就成了熟铁,就软。

    而要想说控制的刚刚好,很难。

    一个字,成品率问题。

    炒钢也好,百锻钢也好,其最终产品有,生铁,熟铁,钢,这三种得到的产品不稳定。

    锻造过程中的炭含量实在难以控制,那还不如索性直接往狠了打,直接一气把炭锻打排净,然后再考虑渗炭,这样,从生铁——熟铁——渗碳到钢,这个步骤比从生铁——到钢简单的多。

    李孟羲明白了为何熟铁刀那么多了。

    熟铁原来远比生铁难得,这让李孟羲意识到,灌钢法没有想的那么廉价。

    再三跟铁匠们确认,到底能否直接讲熟铁化成铁水,铁匠们说不能,熟铁只能烧软,难以化水。

    这可如何是好,没有铁水,就不能融掉熟铁片,就难以高效率的生熟相杂,就难以用灌钢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