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第一兵法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后勤负重之均衡法(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什之中,若有人背帐篷,则其人铺盖被褥则可由他人代劳,若一人背煮饭陶瓮和木柴口粮,则其铺盖亦由他人代劳。

    李孟羲突然想起,军中早就已经有所谓的负重平衡法。

    关羽部,一什十人,十人带铺盖八床,为何只带八床?因为一什之中,有人要背帐篷,帐篷很沉,背着就没办法再背铺盖了,一什中还有人要背陶瓮柴火等物,背陶瓮柴火,一样无法再背铺盖。

    所以,十人背床铺八床,休息之时,八张床对一起,挤十人,足以睡的下。

    这是关羽部的平衡负重之法,乃是关羽亲定。

    如今想来,平衡负重之法并不深奥,至少不管是后勤队,还是关羽,都用到了此法。

    但无明文规则,则不能使平衡负重之法运用至极限,也就不能将后勤能力提高至极限。

    军中麦秸不少,牲口要吃的那一点不能动,引火的那部分则可以节省。

    编草甲,一件所需麦秸多少,李孟羲不知道,全军人手一件草甲,得麦秸多少,李孟羲也不知道,草甲编制难度一看就比草鞋麻烦的多,发下麦秸,军中众人会不会编草甲,李孟羲同样不知道。

    “估计……得三四斤麦秸?”刘备迟疑着答了第一个问题。

    ……

    “麦秸怕是不够。”刘备皱眉,“若再加军中囤积布料,再四处收集,应当勉强。”麦秸不够全军人手一件御寒草甲。

    用麦秸御寒已经够寒酸的了,然而,连麦秸都不够用。

    ……

    至于草甲好不好编,堪称是织席贩履能手的刘备,抓着一把麦秸,随意挽了几下,编出了一条麦秸辫子。

    “有些难。”刘备道。

    末了,刘备跟李孟羲商议,“羲儿,咱还照收草鞋旧法,先通令全军,说收草甲千副,收完既停。而后,再发于众人麦秸,民夫众人能自觉编甲。”

    李孟羲点了点头,然后补充到,“草鞋易编而草甲难,可使五斤粮换草甲一副。”

    而后,刘备令士卒收拢麦秸,士卒们拉着麦秸车去民夫营,刘备聚集民夫营众人,先拿草甲展示,而后再说一件草甲可换粮五斤,只收草甲一千件,收完不收。

    因草甲不同草鞋,草鞋寻常之物,民夫众人大抵六七成人都会编,而草甲不很寻常,纵令编草甲,很多人不定知草甲为何物。

    又因草甲稀少,不够分下去给众人做参考,李孟羲出了一个主意,他令军士取来长竿数根立于民夫营各处,然后,每根竹竿上,系一长绳,绳上系一副草甲,于是,民夫众人就都能近前看草甲如何编了。

    草甲系于高杆,于是有限的几副草甲,就人人容易找到,而不会传了一会儿,都不知传哪里去了。

    草甲有绳索系着,同样也不会丢了。

    小小一细微之处,足见李某人智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