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第一兵法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要圆珠笔(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携行具记完。

    “另于匠营增设两部,一部为篾匠部,一部为绣不,专做携行具。”

    “偶知军中糖饴不够,来日大需。

    做专一厢车,厢车有木架,木架数层,层层抽屉,可用于量产糖饴。”

    “由麦芽糖厢车引之而出,匠营架构需再改。

    匠营本有做板车大活,又有诸多杂活,今有生做麦芽糖厢车之大活,隶属杂活,匠人却分散无制,不能统力。

    故,于匠营杂活匠人中,再立一小队,专做如厢车之类较繁重杂活。”

    “养猪仔儿一,需车。”

    “关羽曰,刀剑忌火,刃烧则坏。

    此中究竟,何解?不能解,待日后再寻究竟。”

    “于刘备练兵时所见,知,练兵教官,当以军姿挺立之态下令,而不可站无站相,歪扭无仪。

    今九月,初五。

    毕。”

    写完。

    当李孟羲抬起头,他才发现,麻布匹的长卷,拖到了地上,堆了一大卷。

    用布写还是笨重,比布更笨重的是毛笔。

    李孟羲这支毛笔,就是普通的毛笔,笔锋手指粗。

    因此,字怎么写都大,很占地方。

    据说是有很小很细的毛笔,能写蝇头小楷。

    可就算再细的毛笔,写出来的字,依然很大。

    纸张贵,字小一点,就能省很多纸。同时,一页纸,记录的字多,不管是记录还是翻学,都有效率的多。

    李孟羲有些怀念圆珠笔了。

    那个嘲讽了震旦人几十年的圆珠笔尖钢珠,人说,震旦连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尖都生产不出来。

    后来,某钢铁巨企狠心生产一炉,结果,外国数家所谓的很厉害,能生产震旦生产不了的笔尖钢的外国高科技企业,一夜破产。

    圆珠笔是好东西啊,如前世那般,0.5,0.7的小钢珠,咱做不出来。

    那,放大十倍,直径五毫米的圆珠笔,能否,在汉末做成。

    如果不行,再放大十倍,笔尖直径五厘米的圆珠笔,一根笔,粗的跟枪一样,别管能不能写字,就说,以汉末的技术加工精度,能不能做出来?

    如果能做出来傻大笨粗的,笔尖直径五厘米的圆珠“枪”,那么只要技术能行,后续再改进,慢慢改进到五毫米。

    圆珠笔,就算是笔尖五毫米,也就足以大范围替代毛笔了。

    因为毕竟是硬笔,写字简单。

    圆珠笔技术最难点就是笔尖,一个滚圆滚圆的钢珠,其他的像是墨,像是笔管,则没那么高难度。零点五毫米直径的钢珠,五毫米直径的钢珠。

    五厘米直径的呢?汉末的匠人们,能否做一个直径五厘米的钢球,并且这个钢球,比较接近正圆,能灵活的滚动?

    答案是,高手匠人,精工制作,是有不少匠人能做出一个很远很远的铁球的。

    比如,唐代象牙鬼工球,那是用象牙雕刻成的,里外几十层的象牙球。

    这个加工难度,是一个普普通通铁球加工难度的千倍万倍。

    也就是说。

    李孟羲看向茫茫黑夜的眼睛中,一抹笃定浮现,“汉末,是能尝试着做圆珠笔的。不,圆珠“枪”,圆珠门栓。”

    李孟羲笑了。

    那就,有空试做圆珠笔吧,软笔写字,实在不习惯。

    已经卷好的布匹,李孟羲又给抻开。

    【今九月,初五,毕】

    这一句结束语下,李孟羲寥寥添了几个字。

    “做,圆珠笔,先做,直径五厘米的圆柱笔,若不成,就先做直径五分米。”

    “若成,逐步改进工艺。”

    夜色更深沉之时,李孟羲这才钻回车厢里睡觉。

    他睡不着了。

    大脑思维活跃,想起了圆珠的笔的事,就不由的去想圆珠笔的更多细节与研发思路,越想越兴奋。

    只好强迫自己发呆片刻,放空思绪,李孟羲这才睡去。

    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要圆珠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