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第一兵法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六章 再出征(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军闻有冲突,立带军助屯丁,而讨百姓。

    若不分对错是非便助屯丁,岂不与乡人交恶?

    一处屯所,屯丁少者百余,多者不过三五百。

    而屯所之外,乡人百姓,何止千人万人?

    因护百人,失万人之心,殊不智也!

    将军胸怀,小矣!

    将军怎知,四野乡人,不会是我治下百姓?

    将军怎知,涿郡百姓,不会是我之百姓?

    将军怎知,幽州百姓,不会是我之百姓?”

    “将军当摒弃远近亲疏之念,我之屯丁,与乡人百姓,皆是百姓,皆是我不远之助力。

    当一视同仁,不可偏私,意气用事。”

    李孟羲话又一席话说完,夏侯篆瞪大了眼睛,诧异万分。

    刘关张三人,特别是刘备,更是心中一凛。

    夏侯篆说,若有乡人和屯丁起了冲突,那没的说,当然得帮自己人打架。

    此举符合常理。

    刘关张三人都认为没问题。

    可李孟羲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屯丁不过区区几千人,可四野乡人,何止十几万?

    又怎知,乡人百姓,有朝一日,不会是我等之百姓?

    若是分个远近亲疏,帮屯丁打乡人,岂不,要尽失百姓之心了?

    刘备想到此节,震惊的看着李孟羲,他惊叹李孟羲胸襟之搏广。

    岂不就是如此?

    义军所行,全然为了百姓。

    即为百姓,那屯丁和乡人,都是百姓!

    岂能,要分个你我,分个里外。

    只求公道!不问近疏!

    半晌后,夏侯篆的观点艰难的扭转过来,他正色说到,“那,若屯丁与乡人冲突,某先查究竟,再分谁对谁错,而后,再看帮与不帮?”夏侯篆试探着问。

    夏侯篆这次方法,稳妥多了。

    然而,李孟羲还是摇头。

    夏侯篆茫然了,难道,还不对?

    刘关张三人静静的看着,也面露疑惑。

    李孟羲盯着夏侯篆,看了许久,“我问将军,若我屯丁和乡人殴斗死一人,将军闻而领兵前查。

    若查明,错在乡人。

    将军会如何行事?”

    乡人有错在先,双方殴斗,屯丁死了一个,这不用想。

    “我也杀乡人一人!”夏侯篆霸气的说到。

    李孟羲听到夏侯篆的回答,笑了笑。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你杀我一人,我也杀你一人,此约定俗成的规矩,自原始社会以来,根源由来已久。

    “将军如此行事,不妥。”李孟羲摇头,驳斥了夏侯篆的说法,而后,解释到,“争斗一起,便不可再控。

    你说杀彼一人,可乡人如何肯放人任你斩杀?

    到时,冲突更烈,厮杀一起,局势已非将军所能掌控。

    伏尸遍地之时,谁对谁错,已不重要,而我等必被乡人记恨。”

    “屯田七十二处,皆竖刘字大旗。

    与一处乡人结仇,一地乡人必记恨刘玄德,我义军必失一地民心。”

    “故,若有冲突。

    错在我,必立惩屯丁,还乡人以公道。

    若错在乡人,将军纵想公道,而难把握个中分寸,错在乡人,则既往不咎。”谷

    李孟羲这话说得憋屈,张飞听不下去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再出征(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