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其实我只是想演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上市最后一步(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惠能造车,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把一半的流动资金都拿了出来。

    别看方既明似乎能成为一个富家翁,但是在造车企业面前,方既明的那点钱还是有点不够看了。黄同福也没接受方既明的投资,可能是嫌弃太少吧?

    方既明看着黄同福离去的背影,心中略带感慨,这是一个脚踏实地做实事的人,如果他都不能成功,还不知道谁能成功了。其实中国车企有很多弊病,特别是合资车企。老是想着等靠要,从来不想着自己去研发技术。

    是,引擎专利都被歪果厂商把控着,要是等专利过期,说不定都成电动汽车的世界了。

    但这不是不研发的理由,毕竟除了引擎之外,你还能在其他方面着力啊,变速箱、底盘……这些不都是可以创新的嘛!你什么都不做,老是等靠要,这能好得去?

    再怎么说都好,自研的引擎、变速箱,都要比合资车企给的便宜!

    这在成本上就碾压了,差的是品牌溢价而已。

    就好比一个国产品牌,因为品牌溢价问题,同样的性能,国产车只卖几万块,而合资车能卖十几万。不是谁的质量更好,而是因为品牌溢价问题。合资车就是有面子,国产车就是土气,很多国人是这么想的。

    所以说,国产车要想崛起,还得靠技术说话。

    惠能在做了,虽然黄同福没说,但方既明知道,历来相信技术创新推动发展的黄同福,不会在汽车行业就放弃了创新。现在方既明要做的,就是等待黄同福的好消息,并且在名下的公司支持一下他。

    比如说,工具用车,都选择惠能的。

    毕竟在电动摩托方面,也是有方既明一点股份的,虽然不多。

    可以说,没有电动摩托的积累,惠能未必有钱去开发汽车。

    将近三年的电动摩托的销售,让惠能成功积累了庞大的资金。这么说吧,一辆电动单车,卖2000块钱,惠能的纯利润就有500多块钱。要是电动摩托车,惠能有800多的纯利润。这也就算了,关键是电池方面,惠能规定电动摩托换电池要800多,电动单车也要500多,这里面的纯利润都是300多,电池才是惠能最赚钱的!

    卖了将近一千万辆电动单车、电动摩托的惠能,纯利润早就赚了几十亿了。

    这个几十亿里面,拿来造车绰绰有余。

    但要说到研发,就捉襟见肘了。

    怪不得黄同福说没钱,还是因为研发太耗钱了。

    “智能汽车也是未来比较火的概念之一,这个可以做。”

    方既明知道,上辈子的华为在手机方面被白头鹰无理打压后,还是把目光转向了汽车。没办法,企业到底是需要生存的。

    其实不止是智能汽车,方既明还让神州那边搞系统一体化工程。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实现各种电子产品互联,这种黑科技,足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不过现在方既明已经顾不上神州了,他现在的重心已经放在了飞讯上市上面。

    白头鹰那边的财团很给力,在钞能力之下,一路绿灯狂飙到了上市前夕。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上市最后一步(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