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火热199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7章:真实目的(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在看看,可口和百事,早就开始使用浓缩液生产模式了。

    对比一下效率:国产机器一小时只能灌装2000瓶,而可口和百事,一小时可以灌装8000瓶。

    国产的封罐机,一分钟只能灌130罐汽水。

    而进口的,一分钟可以封1000罐以上。

    注意,这还只是数量。

    灌装和封罐的质量还没算呢。

    在加上现在的交通运输情况,北冰洋从京城卖到广州,可能半路就没气了。

    所以,这个时期,说好听是百家争鸣,说直白一点,这些饮料厂都遇到了瓶颈。

    是原地踏步待宰的羔羊。

    以上,有人会说,既然这些饮料厂啥也不是,为什么可口和百事还要收购呢?

    直接干倒他们不就行了吗?

    但是,这些老汽水虽然在设备和工艺,管理等方面不如国际先进。

    可是有一点,是可口和百事垂涎和不具备的。

    那就是每一家的销售渠道!

    可以说,这些饮料厂的销售渠道,像毛细血管一样,铺满大陆内地。

    在这个时期,销售和渠道可是两个独立的时空。

    你可以在电视上做广告,做到人人皆知。

    但是,老百姓一去胡同口的小卖部,一看,根本没你的产品,你还卖个毛线?

    所以,合资的双方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老汽水们想要国际龙头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可口和百事想要的是各家国产汽水的销售渠道。

    唯一的区别的在于,大陆是带着诚意来的,拿出市场换技术。

    而可口和百事就不干人事了,他们一开始就是想将国内市场吃干抹净。

    九三之际。

    国家和可口百事签署了共同发展饮料合作备忘录。

    指定八大厂,分别和可口百事合作。

    简直来说就是市场和渠道全部都拿出来和可口百事共享。

    然后可口和百事得建立灌装厂,同时,必须生产30%的国产品牌汽水。

    看似白纸黑字的君子协定,但第一批接触外资的老汽水厂,根本玩不过久经商场,擅长利用规则的老炮。

    可口和百事,动动手指,要么通过高占比股份,要么通过增加股本,很快就拿到了合资管理公司的对决话语权。

    再比如:百事和天府可乐的厂子。

    第一年,双方协定天府可乐的产量不能低于总产量50%。

    百事很好的遵守协定。

    第二年开始,百事就开始把外地生产的百事可乐大肆通过天府可乐的渠道进行销售。

    等到第三年,天府可乐的产量已经不足25%。

    随后每一年都在递减。

    直到天府可乐完全消失。

    为什么?

    你天府可乐的市场都被百事可乐挤没了。

    你生产出来卖不出去,这生产费用谁来承担?

    最终在06年,天府可乐连股份带品牌,直接卖给了百事。

    而其他几家,也被类似的手段或买断,或雪藏。

    可口和百事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完成一场鸠占鹊巢。

    后人成为这场悲剧为:水淹七军。

    什么是七军?

    因为有一家老汽水股权没有理清,而保留了下来。

    到了现在,武长风似乎懂了郭县长的意思。

    估计看着其他八大汽水厂都被合资了,自己也想上,想和可口合作。

    这要是干起来了,果飞饮料厂那就是鸟枪换炮啊!

    看郭县长的情况,应该是和可口百事联系过,人家看不上果飞饮料厂。

    随后郭县长想打包卖给他们,人家也不要。

    郭县长的行动过程还真让武长风猜对了。

    他说道:“想合资,人家不搭理,想卖给他们也要。我就想找你帮帮忙,能不能可口搭上线,让他们给个价钱,甩出去就行。”

    武长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