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火热199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1章:咱们赚的是大钱(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习室。

    王悦和张兰背着图纸放在讲台上。

    下面是王悦的同学,个个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是要干嘛?

    平时王悦几乎不露风头,是个小透明。

    今天她站在讲台上,是有事吗?

    王悦望着下面的同班同学,咽咽口水,有些胆怵。

    她们两个从研究所离开时。

    王悦是打算自己翻译图纸的。

    但张兰不同意这个方案,这么多图纸,努努力,在一个星期内确实能翻译完成。

    但何必这么累呢,有活大家一起干。

    把任务分担下去,这样效率更高。

    王悦起初不怎么同意,她没做过这方面的协调和统筹的事情。

    张兰劝说:“有我呢,一块蛋糕自己吃,又累又容易出错。”

    “大家一起干,分担的任务少,都能集中注意力。”

    “精细分工,这才是未来的主流。”

    张兰的思想有点超前了。

    精细分工这个概念在国内还完全没有新兴起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厂想要做一个工件,从下料到预处理表面毛刺,倒角再到焊接等工序。

    大多数工厂都采用一个师傅去完成。

    名曰:师傅一把手全流程打造。

    在没有改革开放,讲究效率的时代,这种工序安排还能应付工程进度。

    但在开放后,这种工序很明显就落后了。

    现代工序追求:下料就是下料的活,打磨就是打磨的活,焊接就干焊接。

    不是你工位的活,你给我待着!

    精细化分工,能让各个岗位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

    因为工人不用分心去搞的工序,只专心研究自己的工位就行。

    所以,张兰提出,分工合作,任务下包。

    这种观念对王悦是有冲击的。

    但架不住张兰的一致要求,自己也想快点拿到翻译费用,只好同意了。

    此时的张兰看着王悦半天憋不出来一句话。

    她主动对着下面的学生说道:“大家好,我是王悦室友,隔壁工商管理专业的。”

    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专业。

    还没有被市场认可和接受。

    大陆的管理观念还处于缓慢转变的过程。

    很多人都认为,在书本上学习管理,还不如下放车间待三年来的经验快。

    因此,当张兰说出她的专业,下面的同学默不作声。

    这专业……

    前景不明啊!

    张兰继续说道:“是这样的,大家都是学习日语的,这是你们的优势,有优势就不能荒废。”

    “我说的荒废不是学业进度,而是实操。”

    “我这里有一批来自岛国的技术图纸,有个客户想要请王悦翻译成中文。”

    “这个工作量不大不小,但我想请全班的同学协助分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下面的同学听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积极的神情。

    甚至还有一丝厌恶。

    以往,老师也时不时给同学们分配任务,都是来自岛国的书籍或是资料什么的,要求他们翻译。

    但是……

    这都是白干的,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不按时完成,学业方面还被老师卡着。

    大家也是有苦不敢言。

    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学生跌入深渊。

    现在,张兰要求我们翻译图纸?

    想什么呢!

    你又不是我们老师,只是一个隔壁的学生,凭什么要求我们?

    王悦扯扯张兰衣袖:“我就说不行的,还是算了。”

    张兰丝毫不慌,尽管同学们目光不善,似乎警告自己是哪根葱,也敢这么要求我们?

    张兰却自有一番不拘不避、不遮不饰之美:“咳咳,大家听我说,别着急走。”

    “这里的图纸一共五百多张,翻译一张,我给五块钱。”

    瞬间。

    全场二十多个学生瞪大眼睛。

    什么?
第261章:咱们赚的是大钱(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