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七章 花炮师傅李开初(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岳飞在京城只能停留短短几日,毕竟前线随时可能爆发战争,据机速房传来的消息,最近宋金边境的探子活动频繁,金军很可能在近期发动大面积入侵战争。

    在宫中的赵构也是心急如焚,令各大战区长官迅速到位,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陈规和浏阳来的师傅齐聚京城,就歇息在李寺的家中。

    浏阳来的师傅名叫李开初,据说是李畋的十世孙,找他来的官员对李寺说:“此人名动浏阳全境,凡烟花爆竹事物未有他不会的。”

    李开初先于陈规到临安,李寺就向他请教关于火药的事情。

    “李师傅,黑火药的制作难不难?”

    “李掌柜,这黑火药的制作,要说难,是很难,要说不难,也确实不难。”李开初四十多岁,身材壮硕,一看就是成功人士。

    据说,李开初一家几乎垄断了浏阳的火药原材料供应,所以找他来,绝对是找对了人。

    “何为难,何为不难呢?”

    “难的是,这制备黑火药的硝石矿不好找,不难是说,其实黑火药的配比很简单。”

    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

    硫磺和木炭都是很常见的物质,只有这硝石,确实属于比较稀缺的物种。

    说它稀缺,不是说自然界不多,相反,硝石遍布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

    古代中国利用硝石是很早的,初时写作“消石”,在战国时已用做医药,其化学组成是硝酸钾。

    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

    所以每当秋高气爽的季节,它通常呈皮壳状或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这就是所谓的地霜。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硝民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置于桶内,加水浸泡。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

    此外,在某些岩石表面、洞穴或盐沼地带偶尔也会找到它。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上所记载的、“能化七十二种石”的“朴消”,根据它的“化石”性质,大概就是硝石。

    中国炼丹术兴起以后,方士很重视硝石,不断摸索它的性质,说它是“感海卤之气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为水,柔润五金,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在东汉问世的中国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

    但是这时候的硝石都是小批量的收集,直到火药被发明,还没有大量的采集硝石的记载。那么硝石需求量是什么时候大幅上升呢?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

    于是,硝石的各种功用相继被开发,加上它大面积的运用于军事和烟花爆竹,硝石的需求量大增,这个时候,单靠收集自然界的硝石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