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韶华接到战报之后非常得惊讶,她怎么也没想到牛峰此战会这么快就取得了成功,而且牛峰的战报里也没说智明等一万僧兵死了多少。
这样的话,她的一石两鸟之计就不成功了,所以,她马上拿着战报去找赵水灵,尽说牛峰很快取得大胜,但是那些僧兵并没有完全处理掉。
她向赵水灵建议:我军刚刚取得大胜,军心正盛,而敌军遭此大败必定是军心民心涣散,应该再派些兵马去云州,和牛峰一起拿下商州,这样边境就可以长时间安宁了。
赵水灵接受了她的意见,并问她这二路援军主将派谁去比较好,柴韶华提出让柴慧去。
赵水灵思虑再三,答应了,就让柴慧率三万人马来到云州,让她和牛峰一起攻下商州。
柴韶华之所以举荐自己的女儿柴慧出征有三个想法:
一、一定要把智明等僧兵全部除掉;
二、柴韶华一直想让柴慧掺入军中,夺得军权,可是柴慧并没有什么说得过去的战功,她想利用这次机会让柴慧立一些战功,这样以后她就有资格参与军事了,可以夺得军权,为以后做大事打好基础。
三、这样的大功不能让牛峰一个人占了,现在牛峰在军中的威望已经非常高了,再让他立了大功,那就无法控制了,所以,她想派女儿来分牛峰的功劳。
柴慧见牛峰来迎,马上从马上下来,向牛峰拱拱手,“牛太尉,恭喜一战大捷立下大功呀。”
牛峰拱手还礼,“这是皇上的高瞻远瞩和三军用命所致,牛某不过是借势而己,没有什么功不功的。”
柴慧呵呵笑道:“牛太尉实在是太客气了。”
牛峰向大营内一指,“柴大人,营中请。”
柴慧带着人进了大营,牛峰让人把柴慧所率的兵马全部安置妥当,和柴慧一起进了中军大帐。
一进大帐,柴慧掏出圣旨宣读了圣旨。
这道圣旨主要有几层意思。
一、因牛峰此战有功,特授国公爵位,赏豪宅一处,金五百两,银一万两,田地十万亩。
二、封赏了此战有功的各位将士,并抚恤了一些伤亡的士兵。
最关键的是第三层意思:封柴慧为新军元帅,牛峰为副帅攻打商州,还特别强调一切战事由柴慧做后裁决。
牛峰和众将听了这道圣旨都面面相觑,一脸的怒气。
这道旨意非常得玄妙,只封了牛峰的爵位,却并没有加封他的官,而且还由全军主帅变成了副帅。
几个飞鹰营的将领都忿忿不平,叫嚷起来大声地质问柴慧,让她给个合理的解释。
有一个将领竟然鄙夷地质问柴慧会不会打仗,打过哪些大仗,有什么战功。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地鼓噪了起来,柴慧吓得面如土色。
她知道这些将领个个都是不好弄的老兵痞,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弄不好就会出大事。
她以求援的眼神看着牛峰。
牛峰向众将挥了挥手,喝道:“行了,行了,中军大帐不得喧哗,无事之人都可以出去了,我还有要事和柴元帅商量。”
众将一听牛峰这么说,也都悻悻而出。
牛峰请柴慧坐主帅之位,柴慧不敢坐,而是让牛峰坐,她略有些尴尬地说:“牛太尉,这个帅位呀我本来是不想要的,我和我娘竭力向皇上举荐由你来当这个主帅,我副之,可是皇上一意孤行,我们也没法子。”
牛峰摆了摆手,“柴元帅,主帅副帅这事吧,既然皇上都定了,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只能听着,我倒没什么别的想法,只是我听说柴元帅你只带了三万人马来。
现在我的手里满打满算不过一万余,加上你带来的这三万兵马,总共才四万人,而据我所知商州现在有精兵五万余,商州知州齐黑虎还是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人家是守,我们是攻,以四万兵进攻五万守城之兵,恐难成功呀。”
柴慧说:“云州不是还有两万兵马吗?这样不就是六万对五万吗,这样也可打赢这场仗。”
牛峰苦笑,“云州是有两万兵马,可是多是老弱残兵,而且还多是步兵,没有多少骑兵,真正可以投入战斗不过作千余人。兵法有云: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要想打赢这场战最少还有二十万人马才行。
所以,我建议柴元帅以元帅之名向朝廷再调二十万精兵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攻下商州,边境以后就稳定了。”
“二十万精兵?”柴慧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