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听了牛峰的话,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石猛出班奏道:“王爷,现在是您掌朝,所谓新朝新气象,自古以来所有的仁君都是以仁政治天下的,如果严酷,恐怕……”
牛峰眼一瞪,“没什么恐怕的,就是要让这些人长长记性,让他们给百官做个榜样,让他们再敢捣鬼之前先摸摸自己脖子上长了几个脑袋!本王意已决,不必多言,拟指传达吧。”
景厚海马上拟了旨意,张家父子处以剐刑,其余的官犯全部处死。
除此之外,牛峰又下了一道旨意,因为柴慧此次破了这个大案,劳苦功高,加封她为刑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让她主管都察院。
柴慧主管都察院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疏弹劾现任户部尚书孙广田,柴慧认为张丰义这些年来做了这么多事情,他孙广田不可能对此事不知,他明知张丰义贪赃枉法却隐瞒不报,实属欺君,请求牛峰“比照张丰义议处”。
孙广田吓得连忙上疏百般辩解,说自己虽说主管户部,但是张丰义的事情,他真得一点也不知道。
牛峰下令柴慧严查,最终的结果是孙广田真得与此案无关,而且也并不知道此事,但是因为他是主管户部的,牛峰还是给了他降为四品主事,停俸一年的处罚。
孙广田本以为自己小命难保,没想到牛峰能放他一马,马上上疏谢恩。
经过这个连环大案,朝中百官一个个都是小心谨慎,噤若寒蝉,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徇私枉法了,他们知道这个牛魔王可不是小皇帝,要是犯在他的手上,哪怕是一点小过失也会惹上杀身大祸。
所以,整个朝政一下变得清明无比,气象更新,百姓称赞,都是牛峰是一代圣君。
有一些官员,为了讨好牛峰,纷纷上疏请求牛峰继皇帝位,都被牛峰给驳斥了。
朝政之事慢慢地走上了正轨,牛峰也累了,吩咐李青自己想去普陀寺静修一段日子,好好地读几本书。
李青马上安排人把普陀寺收拾了几套干净的禅房,又带了平时牛峰喜欢读的几箱书。
普陀寺是京城西郊的一个小庙,只有十几个和尚,两重院落,大雄宝殿上供着佛祖如来的像,香火也不算十分旺盛,但是胜在环境幽静,是静修和读书的好地方。
吴双听说牛峰要去普陀寺读书,本打算派牛峰最喜欢的老五鲁岳桦去陪伴,被牛峰拒绝了,只带了两个随身的小厮平安和宁安两个。
寺中的主持和尚知道牛峰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听说牛峰来了,带着寺中所有僧众前来迎接,一见牛峰就高颂佛号。
牛峰马上还礼道:“方丈,小王最近国事繁巨,心累得慌,想找个清静的地方读几本书,打搅贵寺了。”
方丈马上应道:“代王不必客气,代王能来小寺,是小寺无上的荣光,只是不知代王爷有什么要求,小寺必定会尽力安排。”
牛峰摆了摆手,“不必了。小王此次来已经是打搅各位和尚静修,也打搅了佛祖,不敢再有什么过分的要求,方丈也不必过多操心,只给我留两间禅房就可以,其它诸事一切按以前的一样就可以了。”
方丈听了,也没有再多说什么,马上答应了。
牛峰吩咐李青给寺院两千两的香火钱,就在普陀寺静修了起来。
牛峰静修,朝中诸事,文有景厚海,武有邓世光和石猛操持,也没什么大事。
过了几天,有外州急报来了,说南方五州因为连年的灾荒,民不聊生,士兵欠饷,有一些不服牛峰掌朝的官员和士绅趁机鼓动乱发和士兵闹事。
得到急报后,景厚海马上召集各部尚书和几个侍郎来商议如何处置,景厚海的意思是,马上派兵去镇压。
但是,邓世光和石猛却不同意,认为国家刚刚稳定,国库也刚刚有了些盈余,不宜再举兵事。
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叶子飞的御史,竭力反对用兵镇-压,提出只能安抚,不能用兵,双方吵了几天也没有个结果。
景厚海就把这件事报给了牛峰,牛峰那里虽说收了呈报,却没有任何的反应,更没有明确的指示。
这下可把这些官员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一天,景厚海下朝,景厚海和柴慧一前一后往外走,景厚海正愁摸不清牛峰的心思。
摸不清牛峰的心思,就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他知道柴慧这个人非常得聪明,尤其是政事,因为跟着柴韶华多年,学了不少揣测君心的本事。
于是,他喊了一声,“柴大人,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