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厚海躬着腰说道:“有王爷在,哪有厚海的座儿呀,王爷有什么吩咐,厚海站着听就是了。”
牛峰瞪了他一眼,“让你坐你就坐,哪来那么多废话呀,坐下,本王还有好多重要的事要跟你说呢,坐下。”
景厚海只得欠着半个身子坐了下来,恭敬地看着牛峰,等着牛峰吩咐。
牛峰又按了按额角,看着景厚海意味深长地说道:“厚海呀,你的才干,本王是再清楚不过的,本来呢本王想让你当丞相,可是人家赵家姐妹说这小宋国的天下是人家赵家的,最少人家赵子也得管一点。
没办法呀,所以呢,本王想让你担任副相,以参知政事之职代本王管理百官,你以为如何呀?”
景厚海连忙站起身,一鞠躬,“王爷提携,厚海感恩之至,厚海不敢向王爷您打什么保票,不过,只要王爷指哪儿,景厚必定是打哪儿,绝对不会有半点折扣的。”
牛峰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本王要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你马上草拟个官员的升迁名册,包括所有的文武官职,你一定要重新梳理一遍,把一些重要的职位全换成咱们的人,但是也不要太过明显,
还有呀,那些免职的官员呢,你也要好生安抚,给他安排一些闲职,不要让他们以为换了天,就没官可作了,有什么怨气,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景厚海马上说:“王爷,下官明白了。不过有几个官职,下官要先请示一下王爷。这丞相和副相二职不必说了,可是这武将之职有三个还请王爷示下,这第一就是枢密使一职,另外就是太尉一职,还有一个就是御林军的都督。”
原来,小宋国的军权分两个,一个是调兵权,这个权力由枢密院掌管,枢密院的主司官就是枢密使,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另一个权力就是统兵权,这个统兵权由太尉来掌管。
这种设置是有一定原因的。
枢密院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而太尉府则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形成互相牵制的作用。这样一来军中所有的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了。
牛峰想了想说:“这个枢密使就由邓世光来担任,这个太尉嘛,就由石猛来担任吧,至于说御林军的都督嘛,我看就由我的侍卫长李青来担任吧。”
景厚海马上点头,“遵命,下官马上去拟。”
第二天,邓世光和石猛一起把邓世光带来的五百多万两银子全部足额发放给全军,全军震动,齐颂牛峰的好处,有的将领甚至提出让赵水灵禅位给牛峰,被石猛给骂了。
第三天,牛峰和景厚海几经商量,最后重新拟定的官职对满朝文武的官职进行了调整,由景厚海公布牛峰的谕旨,诏告天下。
别的人倒还没说什么,可是只有一个人对这个官职的调整深为不满,他就是牛峰一向最信任和依赖的心腹石猛。
石猛对牛峰抢了赵家的天下一事非常得不满。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而忠诚的人,他认为牛峰当什么官都不为过,可是不应该代君掌管天下。
这种代君掌管天下表面上说是“代”,可是以牛峰现在的势力,这一代不知道代到牛年马月了,说白了就是一个皇帝。
这让石猛对牛峰的有一定的看法,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的纷乱形势也只有牛峰一个人可以维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为了表达对牛峰的不满,石猛坚辞不就太尉一职。
牛峰把石猛叫到自己的王府里劝了几次,石猛说什么也不听,就是不肯当这个太尉。
牛峰没办法只好改任他为兵部尚书,石猛这才免勉强同意了,至于太尉一职暂时闲置。
还有个特殊之处,就是丞相。
虽说赵子砚仍然是丞相,但是她只是个挂名,真正负责管束百官的相权全部掌握在参知政事的副相景厚海的手里。
这个满朝文武都是知道的,赵子砚也无话可说。
拉下来的事情就是增加国库的收入了。
牛峰让景厚海和户部尚书等人商量个尽快增加国库财政收入的办法。
可是这件事非常得难。
因为最近三年来,小宋国有八个州府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旱灾和水灾,而这八个州又是小宋国主要的进贡纳税的州府。
只为这些州府遭了灾,它们不但没有像往年那样进贡纳税,反而需要朝廷给他们发放大量的救济款粮。
小宋国现在国库空虚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现在这种情况,想在短期内尽快增加国库的收入几乎等于捏沙成石,难度相当得大。
景厚海当然知道这个差事的难度大,可是他并没有向牛峰抱怨,也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