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蓉马上跪倒在地,以头碰地,满脸哭容道:“皇上,老臣之前所议全为公义,并无私心,现在李怀仁和梅忠义二人造反,也是出乎意料,不过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说无益。
老臣建议,由老臣亲任守城主帅,率令全城二十万禁军进行守卫,另外,请皇上马上向各州发明诏,要他们速速率所部人马进京勤王。”
赵水灵又问赵子砚,“姐姐,你怎么看?”
赵子砚说:“皇上,一则江州离京城不过一百里,叛军瞬息即到,而京城附近各州不但兵少,而且守将大多无能,所以,招他们来没什么用,不如请皇上马上下六百里急诏,召牛峰率兵马火速来京勤王,这才是上策。“
庞蓉一直对牛峰的才能有所忌惮,而且,她凭着多年的为官经验,觉得牛峰这个人要是不早早地防备的话,他早晚会谋朝篡位,所以,她之前才给赵水灵出了把牛峰远远地派到新州,无皇上诏旨,不得进京的办法。
现在,小宋国京城有变,一旦牛峰来了,就算他能解京城之急,恐怕也会尾大不除。
所以,庞蓉马上说道:“皇上,牛峰虽勇,也能干,不过,他一向是雄心勃勃,居心叵测,如果真调他来京勤王,那就是赶走了群狼,又招进猛虎,
咱们之前制定的让他没有明诏不得进京就成了废纸,而且老臣敢肯定,如果他进京勤王成功之后,必定不肯离开,会再向皇上索取权柄。
皇上呀,现在他已经是亲王了,他再立大功,您如何封他,难道要把皇位封给他不成,还请皇上明察呀。”
赵子砚怒道:“庞蓉,都到了这个时刻,你还想着党同伐异,你还是国之柱石,一代帝师吗,你心中还有江山社稷,还有皇上,还有我赵家天下吗?”
庞蓉也火了,她站起来大声地说:“公主,老臣今天在皇上面前冒死说一句,如果真得招牛峰率军进京勤王,就是聚九州之铁也难铸成此大错呀!”
赵水灵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当皇上也没几年,现在遇上这样的大事件,她早就慌得没了准主意。
她觉得赵子砚的话有理,庞蓉的话也有道理,一时之间她左右为难,打不定主意。
正这时,一个宫女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手里来拿着一封信,“皇上,皇上,叛军首领派人送来一封信。
说着把信双手递给了赵水灵。
赵水灵打开一看,是李怀仁写的。
字迹歪歪扭扭,也没有写很多,不过大意是表达明白了。
大意是:他们之所以起兵要攻打京城,不是想反叛,而是因为皇上身边的奸臣,蒙蔽的皇上的眼睛,他们现在要求清君侧,并指出这两个奸臣一个是现任丞相赵子砚,一个是副相,参知政事庞蓉。
还说,只要赵水灵杀了庞蓉,罢免了赵子砚的官职,让柴韶华复任丞相替皇上掌管国事,就退兵。
赵水灵一脸难色地把信递给了赵子砚,赵子砚看了几眼后,又递给了庞蓉。
庞蓉一看信,脸色大变。
她猛然站了起来,双手抱胸,向赵水灵深深一躬,情真意切地说道:“皇上,如果能杀了老臣让叛军退兵,请皇上现在就斩了老臣的这颗老头!”
赵水灵看了看赵子砚。
赵子砚说道:“皇上,这是叛将的奸计,他们这是要斩了你的一个有力的臂膀,请皇上不要上了叛将的当。”
赵水灵垂泪道:“姐姐,就算我再年轻,再不懂事,难道这个还看不出来吗?只是现在形势弄成这样,怎么收场才好呀?总得有个办法,收拾目前的困局,不是吗?”
庞蓉也跟着流眼泪。
赵子砚想了想,又看了庞蓉一眼,轻声劝道:“庞大人,要不然这样吧,咱们俩个各让一步,咱们即让附近各州的守将来勤王,也给新州的牛峰发一个六百里加急,让他也率兵来勤王,您意下如何呀?”
这一回,赵子砚不再像刚才那样言辞激烈了,变得语气十分得缓和,是那种商量的口气。
庞蓉也点了点头,“好吧,既然国事如此艰难,那就不得不冒一次大险,但愿老天爷助我们小宋国,不要让那个牛魔王生出篡逆之心吧。”
就这样,赵水灵下旨,给附近七州的知府、知州和节度使下令,让他们带上全部人马火速来京勤王,又特地给牛峰下了一道急旨,要他率二万人马回京和其它各州的将领一起勤王。